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8小题)




生活中的现象 | 解释 | |
A |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的数目很大 |
B | 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
C | 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 分子质量很小 |
D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或操作)目的 |
A |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
B | 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观察,无明显现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生成 | 证明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里,木条熄灭 | 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D |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再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 使集气瓶内氧气反应充分 |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
|
|
结论 |
说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证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
二、填空题 (共2小题)
物质 | N2 | O2 |
沸点/℃ | -195.8 | -183.0 |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 范围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三、实验题 (共4小题)
a. 按图组装好装置;
b. ;
c.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 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e. 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得到结论 |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 ① |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 |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 ③ |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无色小液滴 |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 ④ | |
焰心处是否产生可燃性气体 |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⑤ |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 |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 | ⑥ |
烧杯A | 烧杯B | |
现象 | ||
解释 | (此处不必填写) |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4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30 |
30 |
15 |
30 |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
6 |
x |
6 |
6 |
水槽中水的温度 |
20 |
90 |
70 |
70 |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
—— |
—— |
60 min内产生氧气(mL) |
0.0 |
41.0 |
4.5 |
12.1 |
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mL。
a. 将导管伸入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四、科学探究题 (共2小题)
A. 镊子 B. 药匙 C. 滴管 D. 细口瓶 E. 广口瓶
【资料】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溶于水。
i.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1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
ii.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2所示,回答表格中的问题。
实验步骤 | 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实验现象 | 铁丝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热。 |
实验结论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
iii.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3所示。
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
活动1:“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零星火星 | “火星四射”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是 。 |
实验2:取直径 mm,含碳0.3%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
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
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 。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证明了铁的存在。请补全下列空白: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 ,放置一段时间 |
| 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
五、简答题 (共1小题)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时迅速反应。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