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3小题)

1、地球上适合供养多少人口是由哪个指标来反映的(    )

A . 环境承载力 B . 环境人口容量 C . 人口合理容量 D . 科技水平
2、下列因素中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的是(    )

A . 资源 B . 科技 C . 消费水平 D . 交通
3、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②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④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综合题 (共11小题)

1、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问题。

(1)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

(1)
A . 人口数量 B . 气候条件 C . 地形条件 D . 国土面积
(2)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 B . 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 C . 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D . 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2、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读“我国人口和耕地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耕地承载量面临的问题与影响是(    )

(1)
A . 压力增大  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 . 压力减小  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C . 保持稳定  农业产量有所增加 D . 压力增大  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2)目前,国家为解决耕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

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②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③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

④改善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的发展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    )

(2)
A .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 .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 .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 . 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其自然
5、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块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1)
A . 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 .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 .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 .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2)
A . 气候适宜 B . 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 . 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 . 人口素质较高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 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1)
A . 约15~16亿 B . 15.1亿或16.6亿 C . 约8~9亿 D . 约14~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是(   )

(2)
A .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 地区开放程度 C .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 . 国家人口政策
7、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18日,“第四届移民法论坛: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国和世界”在京举行,其中《移民法》很有可能将潜在移民分成若干类别,如熟练工人、工作移民和投资移民等。

材料二  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美国人口共增长634万。美国人口普查局同时预计,美国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3.998亿,比四年前预计的人口数减少3 900万人。

材料三  下图为“美国人口及部分资源消耗所占世界比重图”。  

(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            等因素影响。

(2)结合我国人口国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 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9、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      ,从而使人口死亡率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      

10、

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曲线表示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变化的是      ,表示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变化的是      ,表示生产水平提高后所需耕地面积变化的曲线是      

(2)图中A点的含义是      

(3)欲使土地开始匮乏的时间延至B或C点,可采取的措施有      

(4)分析此图,说明研究环境人口容量有何意义?      

11、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问题。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000

人口数量(万人)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

(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