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 .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 . 在电解实验中可看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 海水经过滤后可直接饮用
2、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水电解时,负极生成了10毫升的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
A . 10毫升
B . 20毫升
C . 5毫升
D . 30毫升
4、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 水是由水原子组成的
5、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 . 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 . 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6、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 .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C . 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 . 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
7、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 ,该气体是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 ,该气体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二、中档题(共6小题)
1、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 .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D .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2、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图中用“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


A .
B .
C .
D .




3、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4、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水由氢和氧组成
B . 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C . 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 .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A是 极。
(2)试管中气体d是 。
(3)若收集到c气体22.4毫升,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 毫升。
(4)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电解水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6、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气,b应接电源的 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 ;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 性。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三、拓展题)(共2小题)
1、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 .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
C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D .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2、下面左图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2)与右图装置相比,用左图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