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陋室铭》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6小题)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素琴(弹)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有仙则(著名,出名) B . 无案犊之形(劳累)山不高(在于)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 . 孔子(说)        谈笑有鸿儒(大)        惟吾德(香气) D . 有龙则(灵验,神奇)斯陋室(这)        阅金经(佛经)
3、给加线字注音

        惟吾德         鸿        案      

4、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5、读《陋室铭》,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      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再通过对      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      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      的情趣。


6、默写

①水不在深,      。山不在高,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③斯是陋室,      


7、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8、《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这是古代散文中常用的句式,这样的句子叫“       ”,从修辞方法方法来说,这样的句子有的是      句,有的是      

9、解释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琴,阅金经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形。      

是陋室,吾德      

10、找出各组中加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②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③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g)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 . 孔子云:何陋之有 B . 无案牍之劳形 C . 春冬之时 D . 观之正浓
13、下列各组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 B . 无案牍劳形 送杜少府任蜀州 C . 有龙灵 学而不思 D . 调素琴 皆美于徐公
14、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  )

A . 借景抒情 B . 借物抒情 C . 运用象征 D . 动静结合
15、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 .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 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 . 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问题理解(共7小题)

1、读《陋室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2、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骄子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3、读《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4、读《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5、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6、读《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7、读《陋室铭》,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诗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2、阅读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 , 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 , 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wǎn),拉,牵引。②(hù),朝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

(1)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1)
A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何易于亲自为刺史当纤夫的故事,赞扬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何易于的聪明才智。 B . 何易于是一心为民着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崔朴扰民害民的不同品行 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 何易于为了反对朝廷对百姓征收重税,纵火自焚,以示决心。 D . 观察使最终没有弹劾何易于,说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官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陋室铭》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