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假设    B . 设计实验    C . 交流共享    D . 得出结论
2、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以下假设不合理的是( )
A . 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颜色、质地有关 B . 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有关 C . 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所扣的烧杯的粗细、高矮有关 D . 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粗细、高矮有关
3、观察酒精灯燃烧时,小明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 .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 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 .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列环节中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 )
A . 提出问题    B . 收集证据 C . 交流评价    D . 认真听讲
5、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他们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于是就拿磁铁来吸了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 . 实验    B . 假设 C . 观察    D . 做结论
6、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③    D . ①③
7、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二、科学探究题(共4小题)

1、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2、蜡烛燃烧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小强对此很是迷惑,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一)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

(二)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⑴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⑵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结论】猜想      正确,因为      

3、某化学小组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足够光照下,在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各放一支燃着的蜡烛并在其中一个容器内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如图甲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边(填“左”或“右”)蜡烛燃烧时间较长。于是甲认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乙同学通过实验也得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结论,其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过程为:将一些绿色植物的绿叶浸泡在水里,受到阳光照射时,绿色植物的绿叶表面有气泡产生。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妥当,正确的实验结论是,原因是

4、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质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见下表。

(1)【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2)【实验反思】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