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火焰分为三层 B .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 蜡烛逐渐变短 D . 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2、要具有良好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 . 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 . 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C . 固执已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 . 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3、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有臭味产生    B . 骨变软 C . 骨变灰白色    D . 骨变硬脆
4、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该是( )
A . 制订实验计划 B . 猜想与假设 C .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5、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建立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设计实验    D . 得出结论

二、科学探究题(共3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这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的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炭化。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 (3)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问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课堂上,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进行了镁条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2)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燃烧时      
(3)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4)小科同学发现实验桌上的镁条表面有黑色物质。他猜想:黑色物质会不会是镁带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氧气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是:      。小科询问老师后获知:许多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他原来的结论      (填序号)。

①正确     ②错误    ③可能错误

3、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的现象之一,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那么凡是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肖明同学找来蜡烛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⑴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      ,用手触摸烧杯壁,有      的感觉;

②澄清石灰水变      

③蜡烛逐渐变      

①蜡烛燃烧时有            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            生成,因此发生的是      变化

⑵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颜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①钨丝是      色的       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      光,用手靠近灯泡,有      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            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      变化

综上所述,你对有关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