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 (共5小题)

1、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3、1979-1990年,珠江三角洲原有工业基础      ,但具有丰富的      资源,该地区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抓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的产业调整的机遇,推进了      产业的发展。

4、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5、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采取的调整和治理措施主要有                  

二、综合题 (共12小题)

1、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 . 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 . 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 . 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2)
A .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 技术密集型产业 D . 传统服务业
2、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1)
A .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 .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 .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 . 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珠江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

(2)
A . 国家对图中阴影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 .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 . 图中阴影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 . 图中阴影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3、

下图为安徽省2001年至2009年工业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省工业发展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2005年与2008年第二产业就业增长量相等 B . 2001年与2009年工业生产总量一直处于递增状态 C . 2001年至2009年工业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一直呈正相关 D . 2001年至2009年工业增长率一直大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
(2)图示信息主要反映了该省   (       )。

(2)
A . 工业化速度平缓 B . 城市化水平的增加速度快 C .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匹配 D . 工业化对就业的带动有限
4、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汽配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下图是“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看出,汽车零部件厂集聚在整车厂附近,这样分布的好处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 . 便于整车厂与零部件厂的协作 B . 降低运费,节约成本 C . 便于零部件厂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D . 集聚节约工厂用地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带来的污染很严重,为治理污染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可取的措施是(  )。

(2)
A . 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B . 杜绝使用方便袋购物 C . 使用清洁能源 D . 提高技术,减少尾气排放
5、

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

①靠近原料产地  ②邻近城区市场   ③生态环境优美  ④对外交通便捷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减轻交通压力   ③缓解用地紧张 ④增加就业机会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6、

广东省的全球电子、轻工产品与通讯设备完善,加上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现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随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如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等)进驻,加上近百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聚集,使得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境内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广东省汽车产业的过人表现基于(    )。

①政府扶植  ②广东省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③珠三角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④拥有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广东省将成为(     )。

①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②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③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基地      ④中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地区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3)广东省汽车产业的产业缺点是(    )。

①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 ②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缺少自主品牌 ③出口的汽车以贴牌生产为主 ④没有充分利用本省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3)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7、在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三角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使得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汽车产业集团纷纷在广州地区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珠三角(   )。

(1)
A . 拥有完善的汽配产业 B . 有充足、低价的劳动力 C . 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D . 汽车制造技术领先全球
(2)珠三角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对珠三角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有利的是(    )。

(2)
A . 减少零配件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B . 扩大市场需求,增加汽车出口量 C . 培养了大量熟练工人 D . 加剧空气污染,酸雨发生次数增加
8、

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 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资料和图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答出两项即可)。

(4)简述山东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达49%,居全国之首,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流域内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

(1)说明太湖流域城市发展的区位优势。

(2)指出推动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主要动力。

11、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世界37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   材料三 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      。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      阶段。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3)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

      ;②      ;③      ;④      

(4)据材料分析,洛杉矶比香港较易出现哪种大气环境问题(       )。

(4)
A . 酸雨 B . 光化学烟雾 C . 温室效应 D . 臭氧层破坏
(5)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

(5)
A . 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 . 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C . 严格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 . 合理规划城市路网,发展地下、地面、空中立体交通体系 E . 城市空间布局以环状结构为主,以节省土地资源
12、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