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5小题)
1、20世纪初,纺织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 )
A . 接近原料产地
B . 劳动力价格低
C . 市场广阔
D . 技术水平高
2、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如图是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A . 原料、燃料丰富
B . 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 . 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D . 重视科技投入
3、为了减少运费,下列产业最需要接近消费市场的是( )
A . 制糖厂
B . 造船厂
C . 瓶装饮料厂
D . 高级时装厂
4、运费构成中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A .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 .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 .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 .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5、产业区位受原料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 . 产品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B . 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 . 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
D . 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二、综合题 (共6小题)
1、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 (1)
A . 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B . 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 . 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
D .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2)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2)
A .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 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 . 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2)
A . 石油开采
B . 核电站建设
C . 海岛旅游开发
D . 港口建设
3、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 ) (1)
A . 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B .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C . 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D . 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2)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 (2)
A . 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 . 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 . 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 . 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4、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地区构成图(甲)和工业部门构成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韩国和台湾投资比重之和远大于欧美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文化差异小
B . 中国消费市场较大
C . 欧美劳动力素质较高
D . 地理位置较近
(2)从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部门构成图看,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价廉质优 ④市场前景广阔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5、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 ?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2)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3)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