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测试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下列不属于“灾难”的是(    )
A . 增加资本积累 B . 丧失精壮劳力 C . 沦为殖民地 D . 土著居民遭屠杀
2、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 中世纪的西欧 B . 古代埃及 C .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D . 封建时代的阿拉伯
3、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 . 西欧城市的发展 B .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 基督教的兴起 D . 西欧庄园的发展
4、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    )
A . 罗马共和国崛起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文艺复兴的兴起 D . 殖民扩张活动
5、下图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

A . 人文主义 B . 保守主义 C . 封建主义 D . 专制主义
6、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反对黑暗的封建制度 B . 都主张维新变法 C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7、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中国和英国的文学巨匠,两人都逝世于1616年。中英两国曾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下列表格空白处应填入(    )

姓名

国籍

作品

汤显祖

中国

《牡丹亭》

莎士比亚

英国


A . 《马可·波罗行纪》 B . 《神曲》 C . 《哈姆雷特》 D . 《天方夜谭》
8、14-17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些思想文化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他们是(    )

①但丁     ②达·芬奇     ③哥伦布     ④达·伽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9、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 .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 输出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年)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
A . 葡萄牙 B . 荷兰 C . 西班牙 D . 法国
11、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发展起来,贸易中的商品有枪支、烟草、蔗糖、黑奴等。最能揭示“三角贸易”是“罪恶贸易”的商品是(    )
A . 枪支 B . 烟草 C . 蔗糖 D . 黑奴
12、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 . “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葡萄牙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D . “三角贸易”带来了亚非拉的经济繁荣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经常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级:“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这种将社会整齐地分化为三个阶级的模式抓住了中世纪欧洲的一些重要事实,它清晰地反映了一个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均不平等的社会……却也忽略了一些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带来诸多变化的过程。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分别主要指哪些人。
(2)你是否同意“这种将社会整齐地分化为三个阶级的模式抓住了中世纪欧洲的一些重要事实,它清晰地反映了一个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均不平等的社会……却也忽略了一些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带来诸多变化的过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它,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四: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拉美各地印第安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给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这场运动起源于哪一国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3)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作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三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
(4)材料四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16.08亿

——依据《全球通史》《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变化的基本趋势。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这一时期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4)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测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