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阳县2018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噶尔丹勾结沙俄叛乱,清朝哪个皇帝亲征( )
A . 乾隆
B . 康熙
C . 朱元璋
D . 雍正
2、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以下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3、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在( )
A . 1405年
B . 1421年
C . 1433年
D . 1492年
4、下列哪些条件促成了郑和下西洋( )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 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 ③皇帝的支持 ④联合东南亚国家,抵抗倭寇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 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 ③皇帝的支持 ④联合东南亚国家,抵抗倭寇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5、被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的建筑是(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长城
D . 赵州桥
6、清朝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是( )
A . 军机处
B . 大政殿
C . 十王亭
D . 乾清宫
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扬州
D . 成都
8、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A . 1115年
B . 1126年
C . 1127年
D . 1140年
9、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根本原因是( )
A . 金属钱币使用不便
B . 南方经济发展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商业经济发达
10、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11、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就大搞文字狱。这种现象最早与下列皇帝有关的是( )
A . 秦始皇
B . 隋炀帝
C . 明太祖
D . 康熙帝
12、行省制度即今地方行政区划省的前身产生于(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1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的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
A . 辛弃疾
B . 李白
C . 文天祥
D . 苏轼
15、两宋时期形成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下面反映辽与北宋对峙形势的示意地图是( )
A .
B .
C .
D .




16、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
A . 东京市民到“瓦子”看戏
B . 人们过元旦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
C . 在南方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米饭
D . 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
17、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元朝
D . 清朝
18、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
A . 浅议特务机构
B . 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 明清的君主专制
D .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
(2)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
(3)“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4)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请试着写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3、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试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说明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表现出的特点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