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宇宙飞船外壳

光导纤维

宇航服

尿不湿

酚醛树脂

二氧化硅

聚酯纤维

聚丙烯酸钠

A . A   B . B   C . C   D . D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 B . 苯酚可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C . 油脂水解可以制取高级脂肪酸 D . 鸡蛋清遇醋酸铅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还原性的是(   )
A . 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    B . 除去废水中的 C . 治疗胃酸过多    D . 制备纳米
4、白屈菜有止痛、止咳等功效,从其中提取的白屈菜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白屈菜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分子式是     B . 能发生加成反应 C . 能发生水解反应    D . 能发生缩聚反应
5、下列事实、离子方程式及其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A .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为浅绿色:Fe+4H+NO3=Fe3+NO↑+2H2O B .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4H+4I+O2=2I2+2H2O C . 溶液中滴加少量浓 ,溶液变为黄色: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 D . 向水杨酸( )中滴加 溶液,放出无色气体: +2HCO3 +2CO2↑+2H2O
6、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CO2通入水中生成H2CO3 , SO2通入水中生成H2SO3 B . 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SO2通入CaCl2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 C . 足量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后溶解,足量的S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现象相同 D . CO2通入 溶液中生成 ,SO2通入 溶液中生成
7、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固体既能溶于 溶液得到 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 溶液;

②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再酸化,可得 溶液;

③将 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化合物 元素为+3价 B . 实验①证明 是两性氧化物 C . 实验②证明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 实验③证明氧化性:
8、25℃时,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其pH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溶液

pH

7.0

7.0

8.1

8.9

A . 酸性强弱: B . 离子的总浓度:①>③ C . ②中: D . ②和④中 相等
9、海洋中的珊瑚虫经如下反应形成石灰石外壳,进而形成珊瑚: 。与珊瑚虫共生的藻类会消耗海洋中的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干扰了珊瑚虫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共生藻类消耗 ,有利于珊瑚的形成 B . 海洋中 浓度升高,抑制了珊瑚的形成 C . 温度升高会增大 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抑制了珊瑚的形成 D . 转化为甲醇等化工原料,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10、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 在温度 时,分别将0.50mol 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 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温度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0.50

0.35

0.25

0.10

0.10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0min内, 时小    B . 温度: C .      D . 平衡常数:
11、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一定条件下,氯气和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 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 C . 当1mol CN参与反应时,转移3mole- D . 处理含0.1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5.6L
12、用下列装置(尾气处理已略去)进行相关实验,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a中试剂

b中试剂

c中试剂

A

比较 的酸性

醋酸溶液

碳酸钠

硅酸钠溶液

B

比较 的氧化性

浓盐酸

高锰酸钾

碘化钾溶液

C

证明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苯和液溴

铁粉

硝酸银溶液

D

证明 有还原性

饱和食盐水

电石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1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将温室气体 转化为燃料气体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 . 电极a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C . 该装置工作时, 从b极区向a极区移动 D . 该装置中每生成 ,同时生成
14、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是否超标,通过悬挂涂有 (白色)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亮黄色至暗红色)及变色所需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汞含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 当有1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15、向 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 . 实验可以证明 结合 能力比 C . 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 . 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
16、已知反应: 。将一定量的 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 B . c点与a点相比, 增大, 减小 C . 平均摩尔质量: D . d点:
17、人体血液里存在重要的酸碱平衡: ,使人体血液pH保持在7.35~7.45,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其pH随 变化关系如下表:

1.0

17.8

20.0

22.4

pH

6.10

7.35

7.40

7.4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正常人体血液中,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 . 人体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 溶液缓解 C . 的血液中, D . pH=7.40的血液中, 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 的电离程度
18、在两份相同的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①代表滴加 溶液的变化曲线 B .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 .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D . 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19、实验:①   溶液和 溶液各1mL混合得到红色溶液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

②向b中滴加3滴饱和 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③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 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

④向c中逐渐滴加 溶液 ,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实验②中增大 浓度使平衡 正向移动 B . 实验③中发生反应: C . 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 D . 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0、欲检验 气体中是否含有 ,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

②滤去沉淀a,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沉淀a为     B . 气体中含有 C . 沉淀b为     D . 气体中没有HCl

二、推断题(共1小题)

1、功能高分子P可用作光电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 (R,R’表示氢或烃基)

ii.

iii.

(1)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其结构简式是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3)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4)D为苯的同系物,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5)G的结构简式是      
(6)反应⑨的化学方程式是      
(7)反应⑤和⑦的目的是      
(8)以乙炔和甲醛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1,3-丁二烯,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用软锰矿(主要成分 ,杂质为铁及铜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碳酸锰,过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①缓慢向烧瓶中(见上图)通入过量混合气进行“浸锰”操作,主要反应原理为:   (铁浸出后,过量的 会将 还原为

②向“浸锰”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纯 粉末。

③再用 溶液调节pH为3.5左右,过滤。

④调节滤液pH为6.5-7.2,加入 ,有浅红色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碳酸锰。

(1)“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 的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下图,为减少 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      

图1 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图2 浸锰温度与 生成率的关系

(2)查阅表1,③中调pH为3.5时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②中加入一定量纯 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表1:生成相应氢氧化物的pH

物质

开始沉淀pH

2.7

7.6

8.3

4.7

完全沉淀pH

3.7

9.6

9.8

6.7

(3)③中所得的滤液中含有 ,可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除去 ,经过滤,得到纯净的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MnS的作用      
(4)④中加入 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分别进行的操作

现象

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______________

i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 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      

(2)查阅资料: 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滴管

试管

现象

溶液

iii. 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iv. 1.0 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v. 溶液

无明显变化

a. 以上实验表明:在      条件下, 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 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

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 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 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      (填字母序号)。

实验

试剂

现象

A

酸洗后的铁片、 溶液(已除

产生蓝色沉淀

B

酸洗后的铁片、 混合溶液(未除

产生蓝色沉淀

C

铁片、 混合溶液(已除

产生蓝色沉淀

D

铁片、 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

产生蓝色沉淀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设计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      

四、填空题(共2小题)

1、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 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尿素 水溶液热分解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器中 还原 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 作用下会形成 ,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的形成:      

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 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 )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 ,所得 用过量的 mL     溶液吸收完全,剩余 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NSR 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

①通过BaO和 的相互转化实现 的储存和还原。储存 的物质是      

②用 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 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 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亚氯酸钠( )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 的主要流程如下:

(1)I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2)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III中离子隔膜电解池的装置如下:

①A的化学式是      ,A在      口产生。

②m为      (填“阴”、“阳”)离子交换膜。

③结合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解释 产生的原因:      

(4) 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 的含量越大,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其原因是      

(5) 变质可分解为 。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 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 溶液反应时,消耗 的物质的量前者      (填>、<、=)后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