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6 几种盐的性质(第1课时)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6小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 . 氯化钠
B . 盐酸
C . 氧化镁
D . 氢氧化铝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
A .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B .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C .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 . 氢氧化钙 消石灰 Ca(OH)2
3、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溶于水
B . 溶液呈中性
C . 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 .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4、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研究,以下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有气泡产生
B . 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 . 贝壳逐渐溶解
D .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5、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 .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 . 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 .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 . 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6、在下列物质中:
a.食盐 b.纯碱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1)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 。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二、中档题(共7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B . 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C .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D . 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2、现有下列试剂供选择: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该用到的试剂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⑤
D . ③④
3、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粉末可能是CaCO3
B . 该粉末一定是碱
C . 该粉末可能是Na2CO3
D .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4、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 .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 .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 .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5、我们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它有助于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可以用小苏打治疗,反应的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6、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
(1)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锥形瓶A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试管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试管B 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云通过查找资料知道: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其余成分不参加反应),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据此写出醋酸与草木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用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拓展题(共1小题)
1、已知NaHCO3在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稀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