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四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7小题)
1、如果用透明胶片写上“9>6”,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该是( )
A . 9>6
B . 6>9
C . 6<9
D . 9<6
2、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C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 . 是否耗能
B . 能否运动
C . 能否说话
D . 能否生殖
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恐龙化石
B . 馒头上长出的白霉
C . 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 . 会唱歌的机器人
4、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 . 50×
B . 40×
C . 10×
D . 400×
5、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A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 环境能影响环境
D . 环境能适应生物
6、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
A . 左上方
B . 左下方
C . 右上方
D . 右下方
7、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正确的是( )
A . 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B . 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 . 调节准焦螺旋可使视野变亮
D . 用凹面镜对光可使视野变暗
8、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 . 所有变量都相同
C . 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D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9、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 .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 .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明亮程度
D . 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10、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空气
C . 温度
D . 水分
11、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如下图所示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产生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A .
B .
C .
D .




12、农谚说“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这些现象体现了 ( )
A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的生物特性是( )
A . 生长
B . 需要营养物质
C . 遗传和变异
D . 能排出体内废物
14、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 . 达尔文
B . 袁隆平
C . 孟德尔
D . 巴斯德
1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
A . 目镜上
B . 物镜上
C . 反光镜上
D . 玻片标本上
1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⑤⑥③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①②④⑤③⑥
17、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试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试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 . 作出假设
B .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 .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 分析试验现象
二、填空题 (共2小题)
1、观察如图显微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镜时:一手握【⑨】 ,一手托【⑩】 。
(2)若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图象不是很清晰,应该调节【⑧】 。
(3)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③】 ,以防止压破标本。
(4)光线较弱时,可选用⑥ 。
2、某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铁盘内放上一层潮湿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盘上左侧(甲组)盖不透光纸板,右侧(乙组)盖玻璃板(如图)。在盘内形成明暗两种环境;
②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左侧中央,右侧中央处放 只鼠妇,静置2分钟;
③观察统计: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甲组和乙组的鼠妇的数目,统计10次。分别计算出甲组和乙组统计数据的 ,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预测结果】 。
(4)【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由此可知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