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1小题)
1、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 .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 . 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 .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2、在动物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 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 .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 .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 .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4、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进行测交,结果如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图可知亲本中高秆抗瘟病个体的基因型是( )
A . DdRr
B . DdRR
C . DDRR
D . DDRr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 .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 .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 . 在有丝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6、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
A . ①④⑤③②
B . ②③①④⑤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⑤④③②①
7、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 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 .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
D .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
8、下面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在A,B,C,D四个阶段的统计数据,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
A . A
B . B
C . C
D . D
9、艾弗里将R型细菌置于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 .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 .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 . 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
10、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 .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 .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 .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1、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解旋酶作用于③部分
B . 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 .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占3/4
D .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12、下图表示生物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图示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过程中
B . 一个基因可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
C . 一条多肽链的合成需要多个核糖体的共同参与
D . 图示过程中既有D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也有R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
13、图甲表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图乙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对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y代表核糖,z代表含氮碱基
B . 图甲所示结构与DNA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在于y和z
C . 图乙所示的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 图乙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位于b端
14、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能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 )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蘑菇
A . ①②
B . ③⑤
C . ②③
D . ③④⑤
1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16、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双亲均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兄弟,则他们婚后生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 1/18
B . 4/18
C . 1/8
D . 1/9
17、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 1和2
B . 2和3
C . 3和4
D . 1和4
18、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 , 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中RR、Rr、rr的比例分别是( )
A . 1∶2∶1
B . 4∶4∶1
C . 3∶2∶1
D . 9∶3∶1
19、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 . 其中基因型是AaBb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子代表现型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
C . 只有基因型是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时,子代才会出现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
D . 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白花植株
20、下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Y、y)及黄色与绿色(R、r)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 . 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 . 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 . 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1、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海蜇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 基因是DNA上的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的碱基排列顺序
C .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 . 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
二、多选题 (共4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反密码子位于②上
B . ②为tRNA,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识别
C . ②是以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
D . ②中有的区域有碱基配对,有的区域没有
2、在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中,需要( )
A . 能量
B . DNA模板
C .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D . 4种核糖核苷酸
3、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 . 在25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C . 在30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D . 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B .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C .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三、非选择题 (共7小题)
1、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
(1)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 。
(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有 (供选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解旋酶)。
(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 (填“C-G”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
(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 。
2、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 的一部分,它主要在 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 表示。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 ,进行的场所是 ,所需要的原料是 。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 。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1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 ) (4)
A . 乳酸杆菌
B . T2噬菌体
C . 染色体
D . 流感病毒
(5)若图1的 ① 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 ( ) (5)
A . 166和55
B . 166和20
C . 333和111
D . 333和20
3、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精原细胞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曲线表示 的数量变化,B点后的细胞名称是 。
(2)图2中,细胞 处于图1中的OB段(不含B点)。
(3)图2中,细胞甲中有染色体 个,细胞丁中有染色单体 个。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 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4)图2中,丙细胞处于 期。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
4、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 。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酶,B是 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
(4)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
(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 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
(6)若图乙中分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 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M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5、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丁的基因型是 。
(3)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4)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 。
(5)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
6、下图1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下图2是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丙处于 分裂 期,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由该图可知,在 时期发生了 。人体中同时存在图1中三种细胞的器官是 。
(2)右图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对应于图1中的 细胞,图2中m所代表的数值是 。
(3)按照上题的m所代表的数值,请在图2中用虚线画出c~f段细胞中DNA分子数的相对变化曲线。
7、R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RNA仅仅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近年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近日,分子生物学家发现RNAi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动”。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老鼠细胞的 、 、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中有RNA的分布。
(2)RNAi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 过程受阻,遗传信息不能以 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神经细胞有胰岛素基因但不能产生胰岛素,也可能是该基因关闭的结果。
(3) 生物体,“RNA也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