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二高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35小题)

1、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 . 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 . 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 . 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 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2、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 .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 .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 . 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3、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 .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 .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 .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 . 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 . 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 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5、下列选项中,哪组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6、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③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④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

A . ①④⑤ B . ①④⑤⑥ C . ⑤⑥ D . ②③④⑤⑥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 . 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 .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
A .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B . 活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C .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D .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9、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 . 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 .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 . 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10、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 . 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期的中期 C . 直接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D . 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时期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11、下图中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12、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A .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 . 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 . 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 . 细胞骨架:蛋白质
13、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 .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 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 .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14、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说明( )。
A . 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 . 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 .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1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A . ①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 ②—腺苷 C . ③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 ④一腺嘌呤
16、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相适应,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     )
A . 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 . 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C . 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 . 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17、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溶液

质量变化率

+8%

-6%

-4%

0%

A . Ⅰ的浓度最低 B . Ⅱ的浓度较Ⅲ低 C . Ⅳ的浓度最高 D . Ⅳ可能是蒸馏水
18、将萎蔫的菜叶放人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这一过程属于( )
A . 主动吸水 B . 自由扩散 C . 主动运输 D . 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19、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转运穿过细胞膜是因为( )
A . 细胞膜上存在载体蛋白,并且细胞可产生ATP B . 某些膜蛋白起通道作用,经过通道特异分子能进入细胞 C . 磷脂双分子层可透入许多小分子 D . 磷脂双分子层是疏水的
20、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 B . 蓝藻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C . 细菌有细胞壁,但其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D .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21、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2、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 .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 .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23、下图是物质P和Q运出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P可能是二氧化碳 B . 物质Q可能表示神经递质 C . 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需要ATP D . 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可能需要载体
24、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
A . 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 B . 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C . 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 D . 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25、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其中 (    )
A . 间期为染色体,分裂中期为染色质 B . 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 . 间期为染色质,分裂中期为染色体 D . 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
26、有丝分裂中期DNA数和染色体数的比例与后期DNA数和染色体数的比例分别为( )
A . 2:1与1:1 B . 1:2与2:1 C . 2:1与2:1 D . 1:1与1:1
27、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 . 解离时 B . 漂洗时 C . 染色时 D . 制片时
28、细胞的无丝分裂之所以叫无丝分裂,主要原因是(  )
A . 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 . 分裂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 . 分裂中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 . 分裂中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29、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 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 . 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 D .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0、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之一基因型是 ,那么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 . A B . ab、ab B.Ab、a C . ab D . a
31、如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B . 动物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 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D .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32、在常温下H2O2溶液几乎不分解,但加入肝脏研磨液后,会快速分解成H2O和O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活化能的是( )


A . E2 B . E3 C . E3-E2 D . E2-E1
33、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黑藻细胞内甲→ATP的过程不仅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 . 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 . 丙中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D . 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34、对“ATP 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和②过程所需的酶都是一样的 B . ①过程的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 ①过程和②过程时刻发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 . 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
3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 . 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C . 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D . 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小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      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      ,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      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      (填序号),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      ,原因是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下图1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A代表      分子;B代表      ;C代表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3)图2中曲线甲代表      ,曲线乙代表      ,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分子,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      
(4)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1),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      (填“吸收”或“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      (填a~e)表示。
(5)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      (填a~e)表示。
3、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分子数变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期图,图中“1”所示的结构为      
(2)图甲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分子数分别是      ;图乙所示细胞中共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3)处于图丙中 段的是      (填“图甲”或“图乙”或“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完成图丙中 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期。
(4)发生 段变化的原因是      
(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取自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      后,用清水      ,后者的目的是      
4、为了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编号为1、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中5min;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1号试管中,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中5min,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      
(2)结果分析:该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

②高温使过氧化氢全部分解;

③高温既能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又能使过氧化氢全部分解。

(3)交流讨论:同学们推测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有三个原因。为了验证推断,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①: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      

方案②: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      

方案③:若方案①和方案②现象同时成立,则说明      

(4)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需控制      等无关变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阜新二高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