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十中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


A . 作出猜想 B . 设计方案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 . a和c是反应物 B . d一定是催化剂 C . X=2.0 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3、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4、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A . A   B . B C . C   D . D
5、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 .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C . 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 . 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水的净化 C . 燃料的燃烧 D . 风力发电
7、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 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 B . 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或回收 C . 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 D . 为节约粮食,将霉变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验证反应放热   D . 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9、下列五种物质中含有碘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NaI  ②I2  ③HIO  ④X  ⑤K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 . I(IO33     B . AgI    C . I2O4    D . I2O3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B . 1个维生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1、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对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   )
A .         B . C .      D .
12、2015年我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三期实验卫星,对全球导航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 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 N2     B . NO3    C . NO    D . HNO3
13、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各选项分析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B .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 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所以空气污染物都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
14、在H2、H2O、Ca(OH)2、H2SO4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
A . 两个氢原子     B . 氢元素      C . 两个氢元素      D . 两个氢分子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符合题意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现有如下说法:①实验一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氧气充分反应;③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 体积的氧气.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⑤⑥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④⑤⑥   D . ②⑤⑥
16、在反应X+2Y=R+2M中,当32gY与X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   )
A . 4:11           B . 8:11          C . 16:9           D . 32:9
17、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示有4种分子 B .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8、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A . Fe      B . N2              C . 2Mg         D . O
19、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指的化学方程式是:(S﹣32,O﹣16,C﹣12,H﹣1):( )

A . S+O2 SO2 B . 2CO+O2 2CO2 C . 2H2+O2 2H2O D . CH4+2O2 CO2+2H2O
20、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只含有C 、H两种元素       B . 含有C、H、O三种元素 C . 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D . 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用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氩元素      ;②4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7个银原子      

④硫酸根离子      ;⑤碳酸钡      ;⑥画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2)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的特点,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②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图2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请在图中用“ ”“ ”画出反应后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         。

2、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      等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下图中的序号,下同),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林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林重复上述实验加少量肥皂水,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任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 可选用装置      (填写装置序号)能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O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判断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4)用高锰酸钾制取O2 , 装置A还需做一点改动是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6)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      
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中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有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两个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      ;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      
(3)通过对上述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       中进行实验。
3、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2.0g


330℃

100mL

t1

2.0g

CuO   0.5g

330℃

100mL

t2

2.0g

MnO2  0.5g

330℃

100mL

t3

2.0g

MnO2   g

380℃

100mL

t4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2.0g


330℃

100mL

t1

2.0g

CuO   0.5g

330℃

100mL

t2

2.0g

MnO2  0.5g

330℃

100mL

t3

2.0g

MnO2  __ g

380℃

100mL

t4

【分析与结论】

(1)若t1       t2(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            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      g,若t3>t4 , 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4)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5)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也可能影响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四、简答题(共2小题)

1、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它的部分同系列物质如下:

碳原子数

6

7

8

9

10

化学式

C6H6

C7H8

X

C9H12

C10H14

(1)据表推断X的化学式为      
(2)在C6H6中,C与H元素质量比为      
(3)156g C6H6 中含碳元素多少g?(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SiO2 +2C = Si+2CO↑。若生产8.4g硅,计算理论上需要二氧化硅(SiO2)的质量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南省邵阳十中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