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三里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 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2、电视机的遥控器前端有一发光二极管,为了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按下不同的键时,它可以发出不同的( )
A . 紫外线
B . 红外线
C . 超声波
D . 次声波
3、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 减少大气污染
B . 降低噪声污染
C . 缓解“热岛效应”
D . 绿化居住环境
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 .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 . “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红是由于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C .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7、针对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8、在硬纸板上穿一小孔,通过小孔向外看,眼睛向小孔逐渐靠近,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先变大后变小
9、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
A . 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 . 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C .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 . 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10、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 . 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 . 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 . 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 . 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会升高
B . 物体温度不降低,不一定没有放热
C . 物体吸热,一定会发生物态变化
D . 物体不吸热也不放热,也会发生物态变化
12、如图所示中的烧杯中装有水,水中倒扣一只小玻璃瓶,瓶内水面比外面低。给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沸腾, 则瓶内的水( )
A . .温度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 . .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 . .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 . .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13、打过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擦,会越来越亮,这是由于( )
A . 反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的效果
B . 反复擦可以使皮革的表面更加光滑,增强了镜面反射的效果
C .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增强了镜面反射的效果
D .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小明在商场买鞋,他选中了一双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他应该( )
A . 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 . 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 . 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
D . 弯腰或下蹲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下列情况中,要用到凹面镜的是( )
A . 演员化妆所用的镜子
B . 丁字路口安装的交通镜
C . 耳鼻喉科医生看病时头戴的额头镜
D . 奥运会中取圣火的镜子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 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 .
2、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像是A1 , 在L2中的像是A2。已知A1 A2相距L,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镜中成的像的距离L将 。
3、当一支铅笔与平面镜成45º角放置时,铅笔与它在镜中所成像之间的夹角为 。若笔尖与镜面接触,发现笔尖与笔尖的像的距离为6mm,则镜子的厚度为 。
4、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我的猜想:是在 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 .
5、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6、液化石油气是利用 的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的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7、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的,目的在于:一是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8、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同学参加100m比赛。当比赛终点的记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记时,最后小明同学秒表上的运动成绩为14.29秒,则他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 (选填“好”或“差”),与实际成绩之间的误差约为 秒。
9、小明希望农村的奶奶到他家来住几天,奶奶说:“你们城市那太热了,不如我这凉快!还是你过来玩几天吧!”小明听了奶奶的话,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问题。在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在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最高的区域是 ,这个现象就是 效应。
(2)请提出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有效办法一个: 。
四、实验题(共8小题)
1、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桌面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示波器显示波形.其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弱,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比较B、C两图,则可以得出B图中的声音波形的振幅较 (选填“大”或“小”).图D、E是另外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选填“D”或“E”).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 (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4、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等高、等截面积;b、c等高,b的截面积小于c的截面积;c与d不等高,但截面积相同。各量筒内装有如图所示的水。某同学将根据所听声调的高低来探究“气柱发声的频率与气柱的关系”。
(1)若探究“气柱愈长,发声的音调愈高”,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
(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问题是: 。
(3)若他们选择的是量筒c、d,试猜想,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
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同学开始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有关记录数据如下:
(1)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9min后,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沸点是 ℃。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_
(3)如上图所示,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 。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哪些?(至少写两点)
(5)另两位同学根据各自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A同学的图线,虚线表示B同学的图线,两同学的图线水平部分重合,整个过程中两同学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中的分析图线:两同学开始加热时,水的初温是 ℃;从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两个同学实验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是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A同学用来被加热的水的质量比B同学的 。(选填“大”或“小”)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 。
(2)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间的距离 ,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 (选填“能”或“不能 ”)得出白纸接受平面镜所成的像。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的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4)在实验中,小明让玻璃板沿00'(玻璃板与桌面接触的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玻璃板中的像相对于A (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
8、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1)如图所示,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 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
(2)参考小明的实验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_______) (2)
A . 先快后慢
B . 先慢后快
C . 均匀降低
(3)参考小明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牛奶加咖啡,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
五、作图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ABC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A’B’C’
2、如图所示,画出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标出像移动的方向
3、如图所示,A、B是由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作出发光点S和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
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画图表示人眼能看到S的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