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2.6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今年的1月21日至25日,受“霸王级”寒潮影响,我国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强降温天气,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逼近了1月历史同期的极值.与此同时,韩国、日本、欧洲、北美等地也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气象专家认为,造成这次寒潮的原因有多种,但全球变暖是主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臭氧层被破坏
B . 人类排放了大量的废热
C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 .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2、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 .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 . 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 . 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3、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 减小了污染范围
B . 提高了市区的温度
C . 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 . 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
4、下面有关大气环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B . 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有利于人和动植物的生活
C . 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5、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6、近年来,杭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 减少大气污染
B . 缓解“热岛效应”
C . 降低噪声污染
D . 缓解“温室效应”
7、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夏天在房间的地面上洒点水降温: 。
(2)在城市建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引起和 的增多有关。温室效应增强导致 、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
二、中档题(共4小题)
1、由下图可知,若重庆气温为28 ℃,此时峨眉山的气温大约是( )
A . 28 ℃
B . 11 ℃
C . 8 ℃
D . 16 ℃
2、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 )
A . 大气环流
B . 地面状况
C . 太阳辐射
D . 海陆分布
3、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你认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做好( )
A .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
B . 大力植物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C . 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 . 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
4、植被破坏会使洪水危害加大,为了研究植被护坡的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 ;
(2)我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防洪和抗洪措施: 。
三、拓展题(共3小题)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2、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
(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 (填“高”或“低”)。
(2)图中 (填“甲”或“乙”)地位于背风坡。
(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 地更多,原因是 。
3、如图所示是上海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气候图,回答问题:
(1)其中 图是乌鲁木齐的气候图,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
(2)与上海比较,乌鲁木齐的气温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
(3)新疆地区气候资源的主要优势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