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对以下四个选项的描述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 春天,山间出现白雾
B .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 秋天,枝头挂上白霜
D . 严冬,冰雕逐渐减小
2、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3、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 . 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 . 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 . 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4、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 . 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 . 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 . 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
美丽雾凇的形成
B .
水壶冒出的“白气”
C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 .
夏天晾在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




6、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 .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 .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 .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7、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图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春天,冰雪熔化
B .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
冬天,屋檐下的冰柱




8、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 .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 . 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 .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 .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9、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 甲、乙
B . 丙、丁
C . 甲、丙
D . 乙、丁
10、如图是冬天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 .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D . 可以用体温计来测我区该天的气温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 成水滴落下来.(以上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 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液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放在衣橱中防虫用的樟脑丸,主要成分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 175℃.打开衣橱发现樟脑丸变小,满衣橱都是樟脑丸的气味。“樟脑丸变小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先熔化,再汽化),判断的依据是: 。
5、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 (选填物态变化)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
6、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
2、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3、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由 (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