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7小题)

1、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 . 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 . 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 . 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 . 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2、下列不是由于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的是(  )

A . 人均耕地减少 B . 太阳风暴 C . 燃料需求增加 D . 人均淡水减少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 .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 .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 . 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 .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C .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 . 近二十年来珠海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5、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 . 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 . 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 . 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6、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 .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7、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A . 控制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 .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D .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8、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A . 减少人均耕地 B . 增加燃料需求 C . 减弱温室效应 D . 破坏生态环境
10、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  )


A . 12.5亿之内 B . 14亿之内 C . 15.5亿之内 D . 20亿
11、2005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人,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 . 晚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 C . 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D . 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12、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 . 优生 B . 教育 C . 计划生育 D . 降低出生率
13、如图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更长久(  )


A .     B .     C .     D .
1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B . 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C . 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 . 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
15、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


A . 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 . 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 .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 . 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16、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 . 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 .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 . 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 .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17、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 .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 .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 . 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 .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多选题 (共1小题)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 . 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 .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 .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三、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2、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生的问题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请阅读表中资料(1991年),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2.4

少年儿童比重/%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0

(1)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对策为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对策为      


3、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A组(原

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

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

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

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      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生物及环境因素

重金属质

量分数/%


生物及环

境因素

重金属质

量分数/%

土壤

0.01

池塘水

0.02

猫头鹰

12

浮游植物

0.5

食虫鸟

5

浮游动物

2

昆虫

0.2

大鱼

10

0.02

小鱼

5

(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池塘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2)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出现这种现象,你认为合理的假设应当是      


(4)在上述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5)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原因是      ,采取解毒的相应措施是可服用大量的      (选填:A、水;B、食盐水;C、牛奶;D、蛋清;E.豆浆)(多选)。


5、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 / L)

郊区组

68.45

77.78

108.5

闹市区组

55.38

195.96

145.8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      


(2)在男性的睾丸内,精子的形成必须经过      过程。


(3)已知SDH 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 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      ,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      过程, 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不足。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 酶的活性有      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