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优学中心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

A . 生长现象 B . 应激性 C . 繁殖 D . 呼吸
2、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 . ①②⑤⑥ B . ③④⑦⑧ C . ①③④⑥ D . ②⑤⑦⑧
3、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

A . B . 温度 C . 湿度 D . 周围的环境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A . 生产者、生产者 B . 消费者、生产者 C . 生产者、分解者 D . 生产者、消费者
5、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C . 温度 D . 空气
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依赖环境
7、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

A . B . C . D .
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 . 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 . 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 . 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9、“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阳光
10、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

A . 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 . 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 . 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 . 海豹为抵御敌害
11、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

A . B . C . D .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 . 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 . 休眠的青蛙 C . 会弹琴的机器人 D . 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1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湿地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14、在食物链“a→b→c→d”中,消费者指(    )
A . a B . a b c C . d D . b c d
15、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
A . 捕食 B . 竞争 C . 共生 D . 寄生
16、如图所示为东昌湖内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 甲→乙→丙→丁 B . 丙→丁→甲→乙 C . 丙→丁→乙→甲 D . 丁→丙→乙→甲
17、下列生物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 . 水稻和杂草 B . 猫和老鼠 C . 牛和羊 D . 蚂蚁和蚱蜢
18、“螳螂扑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 . 螳螂→蝉→黄雀 B . 树→螳螂→蝉→黄雀 C . 蝉→螳螂→黄雀 D . 树→蝉→螳螂→黄雀
19、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最近从日本近海海水中检测出放射性铯。在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食物链中,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A .   硅藻 B . 浮游动物 C . 鲱鱼 D . 鳕鱼
20、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B . 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小鱼缸 C . 一条河流 D . 一个植物园
2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 B . C . 温度 D . 湿度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 . 应激性 B . 能生长和繁殖 C . 能呼吸 D .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23、下列被称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淡水生态系统 D . 农田生态系统
24、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 B . 蛇和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 . 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 D . 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最高
25、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 . 蛾夜间活动 B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 . 候鸟的迁徙 D . 山顶的旗形树
26、下列有关调查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 调查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抽样调查的结果比普查更准确 D . 调查要如实记录
27、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体(  )
A . 能适应环境 B . 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C . 不能适应环境 D . 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8、“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实验法 D . 测量法
29、生物圈不包括地球的(   )
A . 水圈大部分 B . 大气圈上层 C . 大气圈底部 D . 岩石圈表面
30、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

(百万分之一)

0.05

7

0.51

68

A . 丁→乙→丙→甲 B . 乙→丙→丁→甲 C . 甲→乙→丙→丁 D . 甲→丙→乙→丁

二、多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 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 一片森林 C . 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 . 地球及生物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进行运动 D . 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蛾类多夜间涌动”,“南橘北枳”,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 B . 水分 C . 温度 D . 土壤
4、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
A . 草原中的狼和兔 B . 蚂蚁搬家 C . 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 . 蜜蜂采蜜
5、生物小组的同学去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在他们的记录方法中,正确是的(    )
A . 要记录生物的数量 B . 看到蚂蚁之类的小动物可以不计 C . 要记录生物的名称 D . 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忽略不计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 草→鼠→蛇→    鹰 B . 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 . 猫头鹰→老虎→细菌 D . 植物→蝉→螳螂→黄雀
7、下列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的是(  )
A . 草原中的土壤 B . 草原中的昆虫 C . 阳光 D . 草原中的蛇
8、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森林里空气湿度大 B .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C . 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很多 D . 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10、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是(  )
A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 .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如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兔子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2)生态系统通过            ,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3)图中①是      ,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填“弱”或“强”)。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填“增多”或“减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优学中心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