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9小题)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 )
A . 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 . 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 . 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D . 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2、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
A .
B .
C .
D .




3、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 . 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
C . 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D . 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 .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 . 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D . 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
5、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 . 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 .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
D . 抵抗力稳定性通常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 .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 .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 .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 . 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D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8、下图a-b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种内斗争最激烈
B . 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系统的稳定性最强
C . 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D .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坏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A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 .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C . 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 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10、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瓶内食物链不宜过长
B . 生态瓶应无色透明,
C . 放置生态瓶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 . 要定时向生态瓶内通人洁净空气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轻度污染的河流通过正反馈调节来恢复稳态
B .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增强
C .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2、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 .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 . 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 . 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13、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
B . 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 . 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
D . 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
14、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水草、洗净的砂、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图。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放在散射光下
B . 该生态瓶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C . 该生态瓶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自给自足
D . 该生态瓶稳定性的大小可用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1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 .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 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1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食物链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相叙述,正确的是( )
A . 雄蜂为单倍体、工蜂和蜂王为二倍体,故一个蜂巢内所有个体构成了两个种群
B . 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其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C . 如某种动物在一个食物网中分别占据第二、三、四营养级,则该动物至少处于3条食物链中
D . 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1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着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
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18、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不能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B . 生态瓶要适时打开瓶盖,适量补充氧气
C . 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应比例适中
D . 在强烈光照条件下,才能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
19、
南极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如图表示南极淡水湖Crooked湖中部分生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
B .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
C . Crooked湖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
D . 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二、多选题 (共1小题)
1、下列实例中,哪些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 )
A . 树根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枯枝落叶腐烂后还给土壤
B . 通过生物及理化作用使轻度污染的土壤得到净化
C . 通过繁殖使一度被毁坏的树林得到恢复
D . 掠夺式开发使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
三、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 阶段,这种演替属于 。
(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 ,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 。
(3)工厂少量排污后,河流遭受轻微污染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
2、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二是 。
(2)图1中的“基石”是 。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 。独立的沼气池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理由是 。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 、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可见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主要有 ,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4)若上述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人类滥采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封山育林,利用生态系统的 ,可使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4、下图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在图中用箭头补充完善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2)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和 。
(3)人工湿地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基础是 调节。
(4)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有明显的 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5)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合理调整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 ,其主要原因是 。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因为此时 。
(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