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节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课时练习(新版)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探究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
B .
C .
D .




2、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 . 闻气味
B . 观察颜色
C . 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 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我是灭火英雄
B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 . 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 . 固态时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5、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 .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
C . 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
D .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6、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气体( )
A . 一定是二氧化碳
B . 一定是氮气
C . 可能是二氧化碳
D . 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7、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则试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A . 紫色→红色→紫色
B . 紫色→蓝色→红色
C . 蓝色→红色→紫色
D . 红色→紫色→蓝色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 . 溶洞的形成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原理相同
C . 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9、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一盆碳火,开始墙壁反而潮湿,之后变得又干又硬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0、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A . 加热
B . 用砂纸擦洗
C . 加稀盐酸浸洗
D . 用水洗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 , 并验证实验CO2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要用装置B检验CO2 , 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烧杯D中放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2具有 的性质。
2、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图1)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
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 。
(3)【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 → →乙(填字母序号)。
图2
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 (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4)【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 , 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