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小柯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说,为求证此假说而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较合适的是(   )

选项

烧  杯

水空/mL

孑孓

光  线

温度/℃

A

400

20大

光照下

28

300

20小

黑暗中

20

B

400

20大

光照下

28

400

20大

黑暗中

28

C

300

10大10小

光照下

20

300

10大10小

黑暗中

28

D

300

20小

光照下

28

400

20小

光照下

28

A . A B . B C . C D . D
3、

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 .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 .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 .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4、下列图示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某同学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液面向上凸,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既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的问题  (    )


A . 量筒中的液面为什么有的下凹有的上凸? B . 容器中液面的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C . 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 . 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6、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 . 多做实验 B . 认真听老师讲课 C . 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D . 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7、下图所示的四位同学的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教室窗玻璃破了要装上,割玻璃时选择的刻度尺是( )
A . 最小刻度 1 毫米的三角尺 B .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 1.5 米长的皮尺 C .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 30 米长的皮尺 D . 最小刻度 1 毫米的 2 米长的钢卷尺
9、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 0℃的水和 0℃的冰水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的水温度高 B . 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 . 两者温度相同 D . 无法比较
10、对体温计进行消毒时,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 . 用酒精外焰灼烧 B . 用医用酒精棉花擦拭 C . 用沸水冲洗 D . 在沸水中煮一定时间
11、在运动会上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松,则测量值将会(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
12、做实验时需要量取 95mL 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 100mL 的量筒 B . 50mL 的量筒和滴管 C . 10mL 的量筒 D . 100mL 的量筒和滴管
13、某同学用仰视读数的方法量取了 20mL 水,则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
A . 等于 20mL B . 大于 20mL C . 小于 20mL D . 无法确定
14、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山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 作出解释
15、为了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 . 20℃时,分别把 10 克食盐和 10 克蔗糖放在 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食盐和蔗糖溶解能力相同 B . 20℃时,分别把 10 克食盐和 20 克蔗糖放在 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C . 把 20 克的食盐放在 15℃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只有部分溶解;把 20 克蔗糖放在 20℃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D . 20℃时,分别把 20 克食盐和 20 克蔗糖放在 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会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8℃,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是 38℃和 39℃,则测量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读作      

2、                                     

(1)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2)某同学测一本书的厚度,五次测量的长度分别为:2.12 厘米、2.14 厘米、2.13 厘米、2.15 厘米、2.23 厘米,则测量结果应取                    。 (2)
A . 2.1 厘米 B . 2.13 厘米 C . 2.135 厘米 D . 2.14 厘米
(3)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3、有下列现象:①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⑤人民币升值;⑥“神舟十号”上天;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⑨昆虫蜕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4、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是 0.175      
(2)一枚硬币的直径约 2.1      
(3)小陈在体育课上的百米成绩是 12.3      
(4)初中生的书包体积约为 5      
5、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6、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回答下列各题。

(1)细金属丝的直径是      
(2)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 2 匝,则测量结果将偏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7、下列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 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盖灭。
(3)如图 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不干净时,需要      ,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下列是一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和脚印的长度,请你根据下表,完成下列探究。

表一

调查号码

姓名

脚印长度(cm)

身高(cm)

体重(kg)

1

施嘉琦

23

165

60

2

曹宇航

25

175

65

3

孙定康

25

172

65

4

斯振强

24

173

62

5

张嘉璇

25

170

66

(1)针对表一数据,你提出的问题是:      
(2)对此提出一个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实验数据(见表二),并根据此表整理出所需数据,填入下表:

调查号码

姓名

身高(cm)

脚印长度(cm)

二者比值

平均值

1

施嘉琦

165

23

7.17

7.01

2

曹宇航

175

25

7

3

孙定康

172

25

6.88

4

斯振强

173

24

7.21

5

张嘉璇

170

25

6.8

根据表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一天晚饭后,小明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明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⑴提出问题: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⑷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⑸小明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

3、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

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4、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12%

2

2

5%

3

化纤(白色)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 1、2 或 3、4 得到的结论是      。比较实验      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比较实验 5、6 让我们知道,要防晒效果好应穿      色的全棉 T 恤。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5、金属丝被拉断时所挂物体质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实验时,提供了如表中所列的 9 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根据有关猜想请选择实验的金属丝。

金属丝名称

金属丝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10

0.5

B

10

1

C

10

1.5

D

20

0.5

E

20

1.5

F

30

0.5

G

20

0.5

H

30

1.5

(1)猜想一: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横截面积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序号为      
(2)猜想二: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长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序号为      
(3)猜想三: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序号为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于 2012 年 3 月在我国多个城市实施。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2.5 微米=      米。
(2)下图是某城市一天的 PM2.5 动态监测数据折线图。则这一天中 PM2.5 的最高值出现在      时左右,出现这一峰值的可能原因是      

2、小明班开展:人的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活动。小明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人的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建立假说:略。

③设计实验(方案之一):把头发弯成 U 形,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用手捏住头发两端,慢慢往下拉,直至恰好拉断;小明班的同学经过认真测量,计录数据如下表(头发均采于女性):

组别

头发类别

承受拉力(千克力)

1

同一人

生长的头

0.120

自然脱落的头发发

0.095

2

同一人

前额

0.120

后脑勺

0.180

3

同根黑发

根部的头发

0.140

梢部的头发

0.130

4

同年龄段

汉族

0.131

回族

0.130


组别

头发类别

承受拉力(千克力)

5

同年龄段

黑发

0.121

白发

0.112

黄发

0.102

6

同一部位

10 岁以下

0.105

10~25 岁

0.125

25~35 岁

0.133

35~50 岁

0.122

50 岁以上

0.102

④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证了一些猜想的正确性,找到了影响头发承受最大拉力大小的诸多因素,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以上数据影响头发承受最大拉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写出三条):

例如: 分析第 5 组可知:头发的拉力的确与颜色有关,黑发最大,白发次之,黄发最小;这可能是因为黑发的营养最好,黄发可能是缺少营养,故拉力最小。

      ;②      ;③      

3、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      (填“左”、“右”)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      ,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 100 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4、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      ;②是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上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5、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 A,B,C 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 20℃时,甲为 14℃;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为 78℃,则:
(1)当甲的示数为-2℃时,乙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甲与乙的示数相等,若存在,请计算此示数为多少?
2、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 h 米。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