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 仙宫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 九龙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 . 处州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 . 校园里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3、如果工程车运输的是有腐蚀性的危险品,那么车上的标记应是( )
A . B . C . D .
4、2013 年 1 月 11 日到 1 月 16 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 PM2.5 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um 的颗粒物,单个 PM2.5 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2.5μm=2.5μm×10-6m B . 2.5μm=2.5×10-5dm C . 2.5μm=2.5×10-6cm D . 2.5μm=2.5×10-9m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非常重要,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
A . 1 米 B . 468 米 C . 东方明珠电视塔 D . 测量用的尺子
7、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过程(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8、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观察事物,但有时也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 . 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C . 用 B 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 . 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9、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左、右手食指的指纹完全是相同的 B . 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 . 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 . 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10、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有一位同学记录错误的是( )
A . 小明: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 25.36 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1 分米 B . 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科学书的宽是 16.80 厘米,准确值是 0.168 米 C . 小洁:下列是几个物理量的国际制主单位:长度:米;体积:米 3;温度:摄氏度 D . 小王:杭州市区 2013 年冬天最低气温是-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
11、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 .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 .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 .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12、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五次数据是 4.53cm,4.54cm,4.63cm,4.54cm,4.53cm,则塑料球的直径应该是( )
A . 4.54cm B . 4.535cm C . 4.53cm D . 4.55cm
13、有甲、乙、丙三种量筒,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 毫升,10 毫升;乙:100 毫升,1 毫升;丙:50 毫升,1 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 40 厘米 3 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筒进行测量好?( )
A . B . C . D . 三种都可以
14、300 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 蝙蝠飞行时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15、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
A .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 . 玻璃泡容积小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但示数相同 C . 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且示数也高 D . 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低,且示数要低点
16、测量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最小刻度是 0.5 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 . 在计算课本的张数 n 时,应包括封面和封底 C . 测课本总厚度时,应把封面、封底除外,然后把课本压紧,再用刻度尺准确测出 D . 用总厚度除以课本的页数(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就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17、利用维生素 C 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通过实验(如图所示)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多少来确定它们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 . 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 B . 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 C .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D . 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不用相等
1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 肯定大于 15 mL B . 肯定小于 15 mL C . 肯定等于 15 mL D .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5 mL
19、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时在 0℃时水银柱长 5 厘米;在 100℃时水银柱长 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 12 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 . 28℃ B . 35℃ C . 48℃ D . 60℃
20、为研究影响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先测量初始水温,经

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 6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

下:

序号

瓶内水量(毫升)

初始水温(℃)

时间(小时)

末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 .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 2、4、6 的数据 B . 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 1、2、3 的数据 C . 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 4、5、6 的数据 D .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 1、3、5 的数据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下列仪器中,不能被直接加热的容器是      ,取少量块状固体药品的是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常用来搅拌的是      (填序号)。

①烧杯,②药匙,③玻璃棒,④滴管,⑤镊子,⑥试管。

2、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新铅笔的长度是 1.8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0.075      ;一只冰箱的体积大约是 250      ;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      
3、如图所示是用 A、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

4、如图甲所示是某汽车油量表示意图,表示的是汽车油箱内所剩汽油是      。图乙是表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5、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原理工作的。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为      

6、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2)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方法。
7、下列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左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1)
A . 方便取下灯帽 B . 利于点燃酒精灯 C . 利于节约酒精
(2)如图右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晓刚带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一边吃着,一边产生了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根据下面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1)图中四个人的说法,属于假设的是奶奶和      同学的说法。
(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成立,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栽培的条件要控制      (填“相同”或“不同”)。
(3)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方法应该是( ) (3)
A . 随机的 B . 大、小花生都挑中等大小的 C . 大花生挑大的,小花生挑小的 D . 小花生挑大的,大花生挑小的
2、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表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设计回答有关问题:

相同花盆

大小形状相似的莴苣种子

放置环境

温度

1 号

100 粒

光照

20℃

适量

2 号

100 粒

暗室

20℃

不适量

(1)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怎样修改?      
3、亮亮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梅梅同学对亮亮的问题进行了猜想:      
(2)她根据猜想,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3

5

10

20

50

泡泡的产生

容易

较易

较难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梅梅同学得到的结论是:      

(3)对实验中该同学选用的5根管子长度有什么要求?      
(4)除了以上因素能影响泡泡的产生外,你还能提出什么猜想?(写出一种) 。
4、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小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2)
A . B . C . D .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小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四、分析说明题(共2小题)

1、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七年级科学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实验:将 200 克热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50

44

39

35

31

28

26

25

25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

2、我校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17 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个小塑料瓶,B 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 A 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 h

⑴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 h

⑵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填写下面内容: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5.1

5.2

5.1

M

5.2

①水柱高度 h 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的数值为      

⑶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