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对于物体放在一个平面镜前或一个凸透镜前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实像
B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
C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放大的像
D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缩小的像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 .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4、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1600000µm可能是 ( )
A . 一座山的高度
B . 一本书的长度
C .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 一个人的高度
6、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声波具有能量
B .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 .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 .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 . 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 .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8、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
A . 小孔成像、立竿见影都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 .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C . 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9、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 )
A . 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B . 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C . 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D . 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10、如下图 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 放大的字
B . 小孔成像
C . 手影
D . 倒影
二、多选题(共7小题)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 .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 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D . 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 拉链不好拉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蜡
B . 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的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C . 提起酒瓶时,用手紧握瓶颈
D . 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3、下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不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4、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 . 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
C . 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 深秋的早晨草上的露珠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 )
A .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B . 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 . 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 . 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6、对下列四幅图(如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7、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 . 高老师是远视眼
C . 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 . 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厚的玻璃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原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 (2)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蜡烛应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四、填空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五、作图题(共1小题)
1、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如图为收费站路边的两个交通标志牌,两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内容,求: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最快要用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