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31小题)

1、下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验满氧气 B . 倾倒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点燃酒精灯
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高粱酿造食醋    B . 焚烧垃圾发电 C . 铁矿石炼铁    D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 塑料制品很便宜,用完就扔 B .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 .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 . 尽量乘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出行
4、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 镁粉用作照明弹 B .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 .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 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碳酸氢铵 B . 新鲜空气 C . 冰水共存物 D . 液态氮
6、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合理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B . 用托盘天平称取15.62g食盐固体 C . 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3%~5%)          D . 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变色或生成沉淀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一定属于物理变化 C .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 . 物理变化中没有能量的变化
8、下列仪器中属于玻璃仪器且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 量筒 B . 蒸发皿 C . 试管 D . 烧杯
9、某同学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实际体积(   )
A . 小于8.2mL B . 大于8.2mL C . 等于8.2mL D . 不能确定
10、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 . 有燃烧现象 B . 反应中火星四射 C . 有黑色固体生成 D . 放出大量的热
11、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 燃烧匙 B . 分液漏斗 C . 试管夹 D . 烧瓶
12、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量筒——配制溶液 B .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C . 烧杯——贮存气体 D . 广口瓶——盛装液体药品
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B . 空气中的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 . 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4、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 .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石蜡    D .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15、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C . 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1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 .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增加 C .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不能发生 D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氯化氢和氨气两瓶无色气体混合,产生白烟     B . 碘化钾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黄光
18、下列操作中,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氮气3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 观察气体颜色 B .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插入燃着的木条
1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实验步骤有:

⑴装药品;        ⑵检查装置气密性;      ⑶加热;        ⑷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⑸熄灭酒精灯;    ⑹收集气体;            ⑺将导管移出水槽。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 ⑴⑵⑶⑷⑸⑹⑺ B . ⑵⑴⑷⑶⑹⑸⑺ C . ⑵⑴⑷⑶⑹⑺⑸ D . ⑴⑵⑷⑶⑹⑸⑺
2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双氧水 B .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的气泡即刻收集
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B . 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C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 . 给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2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注射器内有液体             B .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C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2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先将药品放在左盘,后在右盘放置砝码并移动游码 B .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C .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下方加热 D . 组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先固定好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2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O2与CO2

澄清石灰水

B

水与白醋

闻气味

C

金刚石和石墨

比较硬度

D

木炭与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

A . A B . B C . C D . D
25、下列有关玻璃导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A . 排水法集气    B . 向上排空气法集气   C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 . 检验二氧化碳
2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加热碳酸氢铵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军事上用作      
(3)加热铜绿      ,固体的颜色变化      
(4)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反应      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27、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字母):

A.镊子 B.细口瓶 C.广口瓶 D.坩埚钳 E.试管 F.10mL量筒 G.燃烧匙

(1)取用块状的固体用      ;     
(2)量取8.6mL的蒸馏水      
(3)将蜡烛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所用的仪器      
(4)“铜绿”应该存放在      
(5)做镁条燃烧实验中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      
(6)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8、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A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黑色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要求写出物质的化学名称)

A      ;   B      ;     C      ;     D      

29、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错误操作

           后果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水平放置吸液后的胶头滴管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刚加热过的蒸发皿放在桌面上

      

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30、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据此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      、     ②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用该套装置制取氧气时:

①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②写出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中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 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据此,试回答:

①用排水法集气,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      

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所以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31、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1)【进行实验】右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2)【实验记录】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3)【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
(4)【实验拓展】H2O2生成O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5)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