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6.1 力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⑤力的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 . ⑥②④ B . ②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⑤
2、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海军陆战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其中有水陆两栖坦克.使水陆两栖坦克前进的三种方式中,涉及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重要知识的是(  )

A . 只有履带的划水前进     B . 只有螺旋浆推进 C . 只有推进器喷水前进     D . 三种方式都涉及
3、能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理道理的事实是(  )

A . .抛出去的粉笔头,最终会落回地面 B . 重物压在海绵上,海绵形状发生改变 C . 磁悬浮列车能以很高的速度运行 D . 游泳时手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
4、拿鸡蛋去碰石头,鸡蛋会被碰破而石头不会破,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鸡蛋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力 B . 石头碰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碰石头的力 C . 石头碰鸡蛋的力等于鸡蛋碰石头的力 D . 石头碰鸡蛋的力和鸡蛋碰石头的力都作用在鸡蛋上了
5、清明节会船是我市民间传统习俗.王刚参加了在溱湖湿地公园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 船浆 B . 龙舟 C . 王刚的手臂 D . 湖水
6、下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力是(   )
A . 手对弹簧的拉力   B . 人对跳板的压力 C . 手对弓的拉力   D .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7、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上空要沿如图所示的直线匀速飞行,则在飞行过程中宇宙飞船上的火箭应向哪个方向喷气(   )

A . 竖直向下喷气 B . 沿直线向后喷气 C . 与直线成一角度斜向上喷气 D . 与直线成一角度斜向下喷气
8、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给单摆小球施加一个力,小球将做圆周运动,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 小球做圆周运动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 . 当小球离开手指以后,手指对小球施加的力继续对小球做功 D . 小球在转动的过程中只受到绳子对它的拉力作用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我国神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你看到那些物理现象,运用了那些物理知识,请列举一二.

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      

2、踢球时,脚对球施加有力的作用,同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个事例说明      
3、如图所示是游客划船时的照片,游客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和船向前运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假如你是游客,在划船过程中发生船顺时针旋转,那你应该在船的       (填“左”、“右”)侧向外侧划水。

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受到       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5、利用空的塑料饮料瓶(如矿泉水瓶、不添加其它器材辅助)能做哪些物理实验?(至少写3个).要求简明操作步骤、所根据的物理原理.

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前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应用的实例       .(举一例)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中,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将一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b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③如图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改变力的方向,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④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更大的力F2 , 去推动钢尺上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1)实验中,用力推钢尺,钢尺发生弯曲,说明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4)由            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5)此次探究活动中用到的方法是( ) (5)
A . 控制变量法 B . 物理模型法 C . 转换法
2、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火箭升空实验.实验器材有: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根据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水火箭升空工作过程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的同时,瓶飞向高空.

(1)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       知识来解释.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水火箭的动能是由      能转化来的.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

小华猜想:可能与瓶中水的体积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你认为影响因素还有       .(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通过试验发现,瓶塞插入深度不同,瓶塞被冲出前用气筒充气次数不同(设充一次气气量相同),他们选用同一可乐瓶,瓶中水量为200mL.通过站在不同楼层观察员目测进行数据记录.考虑到安全做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       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4)实验小组经过讨论思考发现,瓶塞插入瓶口的深度的加深,其实是增大了瓶塞与瓶口的       力,从而增大了瓶塞与瓶口的摩擦力,使瓶塞不易压出,实现了增大瓶内气压的目的,请你帮助实验小组再想一个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6.1 力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