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1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 (共20小题)

1、

读下图,在①~④四幅图片中,属于聚落环境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城市与乡村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 密集 B . 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C . 高效率和高效益 D . 多功能
3、

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 .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4、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 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  )

A . 上海、纽约和伦敦 B . 巴黎、伦敦和北京 C . 武汉、重庆和宜宾 D . 南京、武汉和成都
5、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 人口的不断增加 B . 经济的不断增长 C . 工业的不断集聚 D . 农业的不断增加
6、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

A . 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 B . 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C . 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 D . 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
7、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

①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

②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

③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

④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8、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  )

A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 . 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9、

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A . 纽约 B . 上海 C . 鞍山 D . 巴西利亚
10、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由集镇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 B . 由渡口到港埠再到港口城市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 . 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D . 由集镇到城镇再到城市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11、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性、开放性的特征。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 B . 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 C .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 D . 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
12、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

A .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B . 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C . 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 D . 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13、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 受周围的辐射带动 B . 与周围区域没有任何交流 C . 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 D . 只从外部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14、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 . 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 . 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
15、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

①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政治色彩浓厚

③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

①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

③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

④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7、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

A . 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 B . 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C . 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 D . 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
18、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 .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19、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 . 团状,地质因素 B . 团状,地形因素 C . 带状,气候因素 D . 带状,河流因素
20、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该聚落(  )

A . 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 . 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 . 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 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治城于此,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游记《南京》中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材料2:“在新一轮的发展较量中,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不会变”,2008年4月11日,时任南京市市长的蒋宏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语气坚定地说。今天的南京是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承东启西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1)对古南京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1)
A . 政治 B . 科技 C . 商业 D . 交通
(2)材料2中蒋宏坤市长为什么称南京市为区域中心?

(3)结合南京城的发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图示城市的发展史?

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为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

(1)根据图中的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甲地区      ;乙地区      

(2)根据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      方和      方地区。

(3)根据以上两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形态与      极为密切。

3、

根据材料及图,回答相关问题。

通常人们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从表面上看,城乡聚落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但实际上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下图A、B为城乡聚落景观对比图。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类型

(填序号)

生产

活动方式

建筑等

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

完善度

人口

主体

规模

大小

形成

时间


农业活动

分散


农业

人口

为主

较小

较早




相对完善





(2)结合上图,联系你身边的城市或乡村,推测聚落是怎样形成的。

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以“祝福祖国、共享全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于2009年8月16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了点火起跑仪式,点火仪式后十一运圣火在北京进行了首站传递,并依次在全国省会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了传递(如下图),于9月19日传递至山东后依次在山东省内17地市传递。

材料2:据历史记载,约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建立周朝大封诸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封功臣于燕和蓟,这就是北京建城的开始。

材料3:燕京城的城市区位。

(1)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并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说明古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古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      ,有利于      ,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深厚,且土壤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顺河道可伸展成      状。

(2)D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3)四个聚落中,比较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1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