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 CO2 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 CO2 属于酸 B .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aO 和 H2SO4 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 CaO 是碱 C . 碱的水溶液通常 pH 大于 7,碳酸钠溶液 pH 大于 7,所以碳酸钠是碱 D .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所以硝酸钠一定属于盐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胆矾研碎 B . 高锰酸钾扩散 C . 蜡烛燃烧 D . 干冰升华
3、微型实验具有节约成本、现象明显等特点。如图是微型实验装置——井穴板,向其中 4个井穴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 3 滴,再各加 1 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四种溶液都显酸性 B .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C . 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色 D . 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也变红色
4、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 . 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B . 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 C . 与大理石块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 . 与碱反应
5、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 .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 . 能与 Na2SO4 溶液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 D . 能与 CO2 反应生成水
6、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置,它们的 pH 值会( )
A . 前者不变 后者变大 B . 前者变小 后者变大 C . 两者都变小 D . 两者都不变
7、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La2O3 , La(OH)3 是不溶于水的碱,而 LaCl3、La(NO3)3 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 的是( )
A . La(OH)3 和 HCl B . La2O3 和 HCl C . La 和 HCl D . NaCl和 La(OH)3
8、下列应用与酸碱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 . 服用含 Mg(OH)2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 用 NaOH 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9、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 . 酚酞试液 B . 镁条 C . 硝酸钾溶液 D . 氯化铜溶液
1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检查甲装置的气密性,可以向 a 中加水,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B . 乙装置中若生成 O2 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是双氧水 C . 乙装置中若生成 H2 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Zn+H2SO4=ZnSO4+H2 D . 丙锥形瓶中装有生石灰粉末,分液漏斗中可以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放热,空气受热膨胀
1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和混用 B .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尽量多施用 C . 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 D . 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12、下列离子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OH-、K+、 、Ba2+ B . Cu2+ 、Cl-、Na+ C . Na+、 、Ca2+、Cl- D . Mg2+ 、Al3+
13、烧杯中盛有 x 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 物质,烧杯内液体的 pH 值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 溶液

稀 HCl(过量)

B

稀 H2SO4

BaCl2 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 H2SO4

H2O

A . A B . B C . C D . D
14、为研究 CO2 与 NaOH 是否反应,下列设计最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15、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 粉末(CaCO3 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 溶液(Ca(OH)2 溶液)

通入过量 CO2 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 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 CuO 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现有 H+、OH-、NO3-、Fe3+四种离子,请写出它们可能组成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酸:      ;碱:      ;盐:      
2、硫酸、盐酸是工业上常用的两种酸。
(1)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原因是      
(2)对于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稀硫酸的 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稀硫酸的 pH;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都含有相同的      离子。
3、采用“双碱法”使烟气(含 SO2)脱硫,是我国目前环保领域,经济、实用、高效的一种方法。其脱硫(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工业流程如下,试回答:

(1)吸收塔中,用 NaOH 溶液吸收 SO2 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NaOH 溶液喷洒成雾状来吸收 SO2 的好处是      
(2)沉淀室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双碱法”中的双碱分别是      
4、某科学小组同学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某些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形成一个复分解反应网络图,如下图,其中直线相连的阴、阳离子之间能够两两结合发生反应。请选择合适的离子填入下图括号内,使其两两结合时,一个有气体产生,一个生成沉淀(沉淀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填入的两种离子是      ,其中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为      

5、某学校的科学探究小组为了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应把 A 装置与      装置连接。
(2)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      
6、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 NaOH 的四条化学性质(即 NaOH 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应选用下列的哪一种试剂( )。
(1)
A . KNO3 B . NaCl C . CuSO4 D . Na2CO3
(2)NaOH 会与非金属氧化物 SiO2 反应,故装 NaOH 的试剂瓶塞用的是      
7、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2)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 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写一种即可)。
(3)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 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
8、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如图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若固体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写出两种该固体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小明学习了盐的性质,通过参阅资料得知氯化铵(NH4Cl)溶液是呈酸性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想酸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 H+ , 那么是 NH4Cl 溶液中的哪种粒子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呢?

于是他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通过实验Ⅰ可以发现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此实验证明:      
(2)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3)通过上述实验,小明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NH4Cl溶液中的      可以使石蕊试 液变红。小明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H4Cl 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于是小明继续探究…
2、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酸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约 5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全部变成无色。

【提出问题】反应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吗?

【作出猜想】大家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 NaCl;

猜想二:含有 NaCl 和 NaOH;

猜想三:含有 NaCl 和 HCl。

(1)针对猜想,大家讨论后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指出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及判断理由      
(2)【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用镊子夹取一片 pH 试纸, 浸入烧杯的溶液里,片刻后取出,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用试管取样品溶液约 1mL,滴加AgNO3 溶液

用试管取样品溶液约1mL,滴加Na2CO3 溶液

实验现象

pH=2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 HCl

溶液中有 HCl

【评价与反思】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3、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探究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1)【实验推断】

①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②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③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2)【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3)【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标签上显示的是      
4、盐酸是氯化氢(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HCl 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图 1 为 HCl气体溶于水的微观示意图。HCl 气体也可溶于甲苯(一种有机溶剂),得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氯化氢气体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查阅资料】

①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②在盐酸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③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氯化氢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盐酸与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 2 所示。

【分析猜想】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不一致,进行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准备】为探究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时发现缺少氯化氢的

甲苯溶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老师求助,老师用图 3 所示装置和有关试剂为兴趣小

组制取了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晴晴同学在协助老师制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时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能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答:      

【进行实验】用盐酸和氯化氢的甲苯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内容

现象

解释


与氧化铜作用

盐酸:      

化学方程式:(略)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与碳酸钙粉末作用

盐酸:粉末消失,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略)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得出结论】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

5、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 K处导出一定量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示:


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

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本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在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学习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须足量,其目的是      。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四、解答题(共7小题)

1、实验室需要把 98%的浓硫酸稀释成 10%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释时应把      (选填“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或“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地搅拌。两种液体切不可倒过来稀释,请解释原因      
2、小明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根据探究活动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小明找到了如下用品:废塑料盒、捣蒜用的杵、筷子、纱布、白酒、紫甘蓝,并用这些用品完成了实验: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①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白酒浸泡一段时间;②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      (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先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

红色

黄色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得出厕所清洁剂显      性;

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碱指示剂。

3、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NH4NO3 ②NH4H2PO4 ③KNO3 ④K2SO4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 KNO3 、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②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推测原营养液      (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4、一辆有约 30 吨硝酸的罐车在某厂道路发生侧翻,硝酸泄露,散发出黄色烟雾,流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泄露出来的硝酸不断流进路边的排水沟,气味十分刺鼻。

(1)由题给信息可知,硝酸的物理性质是      ;它泄漏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说明硝酸与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2)硝酸见光后,除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外,还生成水及占空气体积分数约 21%的气体,实验室保存硝酸应密封,遮光保存在棕色瓶内,放在低温阴凉处,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消除硝酸对环境的污染,对泄露的酸必须处理,经济上合理、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处理方法是      
5、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 NaCl、Na2SO4、Na2CO3 的含量,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下面是他们的测定步骤:

⑴确定要测定地块的采样点。

⑵将采集好的土样晾干、粉碎、称量,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

⑶对所取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是足量的,得到的所有沉淀中的

阴离子都来自原土壤滤出液中)

⑷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沉淀质量,计算得出盐碱地中上述三种盐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采样点时有下列四种方案,选用方案      较为合理。
(2)上述实验中试剂 A 的化学式是      ,试剂 B 的化学式是      
(3)若上述实验中试剂 A 为氯化钡溶液,则按上述实验步骤最终测得土壤中      的含量偏高。
6、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 100g,逐滴加入 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

(1)P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2)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
(3)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
7、某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检验其纯度,小周取出 27g 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 100g 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 60g),每次充分反应、待气体充分溢出后,用天平称质量(如图),得到如下表数据。请计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5.4

5.4

5.4

5.4

5.4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2

166.4

169.6

173.9

179.3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3)关于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三位同学做法各不相同(如图)。判断谁的做法正确,并分析另两位同学的错误之处。

芳芳的解法: 明明的解法:

秀秀的解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