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四第二章第2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 (共20小题)
读2008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图,图中显示的城镇体系属于( )
读下图,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读浙江温州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图,温州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①百货公司 ②工厂、汽车站 ③大型专业商店、五星级宾馆 ④专业医院、大专院校
为实现区域间的城乡协调发展,粤北山区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下列各产业不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有( )
读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书店与书亭服务范围的不同点是( )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下列各城市与下图中R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 )
①城乡差距过大,农村贫困化日益严重,将导致人口素质降低、犯罪增多、社会动荡等社会问题 ②城市和乡村各个利益群体对耕地、水资源等不合理使用和纠纷,将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城乡矛盾激化 ③城市向农村大量排放污染物,这些有害物质又会通过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最终回到城市生态系统,危及城市居民的生活 ④农村人口因户籍、福利等限制无法真正立足于城市,使城市工矿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拥有真正庞大而稳定的劳动力来源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读浙江省的市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2: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江苏苏南与山东诸城城乡发展模式
读下图,完成(1)~(2)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山东省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是以济宁—兖州—邹城为主(于兖州和济宁之间)。
材料2: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将长江三角洲城镇与其主要城市职能连接起来。
上海(A)
杭州(B)
宁波(C)
南京(D)
苏州(E)
镇江(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