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区天河外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题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 )
A . 甲声波的频率较大
B . 乙声波的频率较大
C . 两次声波的频率一样大
D . 甲声波传播速度较慢
2、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
B .
C .
D .




3、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
B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C . 广州
月最低气温约为
D . 初中生跑
约需






5、观察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化石油气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便于储存
B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 .
烧开水用的“小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 .
密闭玻璃管内碘晶体用热水加热后容易汽化成碘蒸气




6、文艺演出时,常常利用干冰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营造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A .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而成
B .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C . 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D . 直接向舞台喷射的干冰颗粒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如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8、如图,关于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波形图说明音叉
、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
图中情景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
图中为了减少噪音,最好的方法是戴防噪声耳罩







9、为了证明碘升华,两位同学的方法如图甲、乙所示,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
、沸点是
;水的沸点是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
.由上述信息判断( )




A . 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
B . 实验过程中碘要放热
C . 乙的方法更能说明碘直接发生升华
D . 碘升华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10、该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 . 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 . 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 . 在零下四十摄氏度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11、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后运动
B . 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 . 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 . 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后倒车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如图,入射光线不变,平面镜绕
轴旋转一个较小的
角后,发射光线朝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__________角.


A . 逆时针;
B . 顺时针;
C . 逆时针;
D . 顺时针;




2、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3、
(1)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量,可用做空调中的制冷物质.如图空调制冷原理图中,环戊烷在管道里按照箭头所示方向循环流动.首先,气态的环戊烷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室外的热交换器
,在这里 并 热量;环戊烷“挤”过非常细的管道后流入室内交换器
,在这里 并 热量.这样周而复始,把热从室内“搬到”室外.


(2)根据空调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空调中制冷物质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 (2)
A . 沸点低
B . 熔点低
C . 沸点高
D . 熔点高
4、如图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自由滑动时拍摄的“频闪”照片(每
拍摄一次),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第
次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第
次运动时,木块从
位置运动到
位置的距离是
.木块从
位置到
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









5、夏天漫步莲花公园的树荫下,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光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公园有个水泊.水泊中的水“水清鉴人”,这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了人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6、游泳训练时,教练员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是光的 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 中斜射入 中时,折射光线将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折射角 (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如图,
是运动员脚上一点,成的像是
,请在图中完成教练员看到
的光路图 .



7、如图甲,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人眼看到视力表上第一行字母
的光路图,此时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中在图中补充出测量某圆形管道直径
的装置图.

2、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光路图.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利用超声波测量距离的原理如图.

(1)若传感器的发射器在发出信号后
,接收器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离传感器大约多远.

(2)若显示物体的距离—时间关系图象如图,物体在
至
的运动情况如何.


(3)利用超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是否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请说明判断理由.
五、实验题(共5小题)
1、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分了若干小组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实验甲小组的小聪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碎冰,等冰熔化成水再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这组同学测出冰的熔点是 ,表示冰熔化是 段,通过图像你认为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实验乙小组观察水的沸腾,装置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看到烧杯内的水翻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2)此时图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请判断烧杯内的水是否沸腾? .你的依据是: .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如何操作 .
(4)丙和丁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是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两组同学把数据综合绘制在同一个“温度-时间”图象中,如图所示,分析
、
两组图像不同的原因: .


(5)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6)小明做完水沸腾的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第
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在如图中大致描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2、小呆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
、
、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
(2)斜面的作用: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
偏 (填“大”或“小”).



(4)若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点的时间,从而估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6)下滑的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萌将一块厚度为
的玻璃板(
、
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和蜡烛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萌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
和
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
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
和
处,其中
处的像是蜡烛
通过玻璃板的 (填“
”或“
”)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萌在
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的像.


(3)小萌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
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填“物距
”或“像距
”)



(4)小萌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萌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
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7)如果小萌把蜡烛远离玻璃,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与蜡烛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用箭头
代替蜡烛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请图中画出它在透明玻璃中成的像 .


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
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在平面镜上,纸板由
、
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
翻折.




甲 乙
(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沿
射到镜面上
点,纸板
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
,接着将纸板
绕
向后翻折,则纸板
上 (能/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在 上.









(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图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能/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 .左图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5、现在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线)、皮筋、鼓、碎纸屑、小锤.请你从中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选择题目“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关系”、“探究声音音调与频率关系”、“探究声音产生条件”)实验报告.
(声现象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所选器材:(仅限题目给出器材)
(3)简要写出合理方案(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