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5小题)

1、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常见的气象灾害,它可以直接造成(    )


A . 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 B . 东北地区的春涝 C . 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 D . 华南沿海的风暴潮
3、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A . 地形复杂 B . 海岸线漫长 C . 夏季风强弱变化 D . 纬度位置
4、风雹(冰雹)发生时大风的移动速度快,往往云到风雹到,顷刻狂风大作,冰雹倾砸,大雨滂沱,来势凶猛。以下有关风雹(冰雹)产生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①伏天早晨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 ②天气闷热,有冰雹

③早上露重,午后有雹 ④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多发冰雹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5、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 台风 B . 暴雨 C . 冻害 D . 沙尘
6、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 .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 . 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 . 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7、

图为“某种自然灾害引发道路破坏方式统计图”,该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 干旱 B . 地震 C . 洪涝 D . 泥石流
8、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 .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9、对干热风的防御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适时浇水 B . 在干热风到来前,喷洒化学药剂,改善农作物的生理结构,提高抗千热风的能力 C . 砍伐林木,让干热风迅速转移到别处 D . 选用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
10、下列有关鼠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场 B . 鼠类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C . 鼠类不会威胁防洪大堤 D . 鼠类传播疟疾,危及人类身体健康
11、关于我国风暴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B . 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C . 我国温带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D . 渤海沿岸的风暴潮发生在夏秋季节
1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 . 完善预警系统 B . 围海造田 C . 修筑沿海堤坝 D . 建防护林
13、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洪”主要是指洪水泛滥 B . “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 C . 洪和涝往往同时出现 D . 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不合理人类活动的结果
14、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


A . 滑坡—地震—疫病流行 B . 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C . 地震—海啸—洪灾 D . 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15、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地震引起狂风、暴雨,致使电信中断,房屋倒塌 B . 地震引起水库、湖坝崩塌给下游地区造成洪水危害 C . 地震引起滑坡、泥石流阻断交通,增加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难度 D . 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危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判断题 (共2小题)

1、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措施。


A . 正确 B . 错误
2、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件,说明自然灾害一定具有关联性。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3小题)

1、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2、中央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的      防御。

3、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可分为                   、      

四、综合题 (共5小题)

1、

2012年2月20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右图为山东省西南部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2、

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分布范围:①—高危区、②—中危区、③—低危区。图a为该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b图为a图中AB线的剖面示意图。

(1)该地区泥石流哪个季节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2)判断图中①是泥石流高危区的原因。

3、

读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除了该地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还在于      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中央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的      防御。

(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向      的方向跑。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不能选在      

4、

下图是2013年11月11日20时至11月12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最高的地区是(   )

(1)
A . 桂东 B . 粤西 C . 琼东 D . 湘南
(2)该时段图示地区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天气可能是(   )

(2)
A . 强降水天气 B . 大风天气 C . 干旱少雨天气 D . 低温天气
5、材料一: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材料二:来自广东省民政厅的数据称,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17时,强降雨和风雹灾害已造成该省11人死亡、3人失踪、14人因灾伤病。且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严重。

(1)试叙述广东省强对流天气在春季多发可能的原因。

(2)试推断广东省强对流天气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