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7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看吧,由      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②当mù      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③突然间,我huǎng      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2、下面图片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处病句,请找出并改正在答题卡上。
3、【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填写序号):      

4、古诗文名句默写。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其中最能体现这一心绪的两句诗是: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两句话:            
5、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陈太丘与友      

③相而去                   ④吾三省吾身      

⑤人不知而不               ⑥好之者不如之者      

疏食                     ⑧子在上曰      

6、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总有些文字仍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

序号

书名(作品名)

人物

主要情节

人物点评

      

母亲

央求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菊花

隐忍无私

《陈太丘与友期行》

      

面对无信无礼的父亲的友人,入门不顾

率真正直

《西游记》

孙悟空

顶住压力和误解,三打白骨精

      

《朝花夕拾》

衍太太

      

险恶虚伪

7、“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备用成语: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2)【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      /      

二、单选题(共2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众目睽睽的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在人们的感动中落下了帷幕。 B . 下面有请孙教授抛砖引玉 , 谈谈对这一社会活动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 C . 热烈欢迎各位上级领导和专家光临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D . 不顾诗歌的特点,脱离作品的艺术形象,那是违背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的规律的。
2、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③②① D . ①③②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锋利与柔软

李良旭

    还是在学生时代,金庸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

    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灯光摇曳,两人促膝长谈。文学,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

    在张印通的宿舍里,金庸看到了张印通收藏的许多文学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学名著。金庸的刻苦和勤奋博得校长张印通的赞许和好评。

    省立联合高中是当时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鸷不驯,他常常秉笔直书,甚至给校规挑错。校长张印通为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锋芒。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转身,依然我行我素。

    1941年,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文章讽刺学校训导处主任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拙。文章发表后,学校一片哗然,训导处主任更是暴跳如雷,扬言要对金庸进行报复。

    校长张印通得知消息后,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为了维护校风和校纪,他毫不留情地将金庸开除了。有学生和老师向张印通求情,也被他一概拒绝。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金庸撑着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心里满是惆怅。忽然,张印通浑身湿透,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赶了过来。他一把拉住金庸的手说:“孩子你不能就这样走了,你将来还要在文学上成就一番事业。我想好了,我把你介绍到衢州中学上学, 那所中学的校长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一定会热情地收留你的。这是我写的引荐信,你去找他吧。”

    风雨中,仿佛出现了一道彩虹。金庸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为了维护校风、校纪, 张印通铁面无私,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将他开除;另一方面,张印通的内心又是柔软的,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那一刻,金庸似乎读懂了校长张印通锋利与柔软的侠骨柔情。

    在衢州中学,金庸惊讶地发现。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比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的图书馆收藏的更多、更丰富。在校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喜爱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后,当金庸成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时,他曾深情地回忆道,张印通校长的锋利与柔软,给他的武侠小说写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侠客,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又有侠胆柔情的一面,这是他的武侠小说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做人,也应该既有锋利的一面,又有柔软的一面,不可失之偏颇。

(小鸽摘自《扬子晚报》2016年8月4日)

(1)文中的张印通校长具有锋利与柔软的侠骨柔情。“锋利”和“柔软”各指什么?(含标点限60字内。)
(2)请你说说金庸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含标点限40字以内。)
(3)本文的师生情令人感动。联系你的生活,请举出一件师生交往中令你感动的事情并谈谈感悟。(含标点限80字以内。)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1)结合开篇小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补上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

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      ,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竟”字有什么含义?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

(4)齐白石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除了认真的态度和专业技法外,你认为还需要什么?

四、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 , 思意不惬。后示张公 , 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②讥訾(zǐ):讥笑非难。③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④二京: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⑤皇甫谧: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⑥非贰:非难、不同意。⑦敛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赞述:称赞传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不敛衽      

②未于世      

(2)下面句中划线的“于”与成语“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然君文未重 B . 思乃询求皇甫谧 C . 是先相非贰者 D . 责任重泰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思意不惬。

②然君文未重于世。

③宜以经高名之士。

④遂为作叙。

(4)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时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作文(共1小题)

1、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仔细观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