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6m/s B . 6.25m/s C . 6.75m/s    D . 7.5m/s
2、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3、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

A . 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B . 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 C . 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D . 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
4、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 ℃,这个温度读作( )
A . 零下141度 B . 零下摄氏141度 C . 负141摄氏度 D . 摄氏负141度
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6、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长征七号” B . “天宫二号” C . 文昌航天发射场 D . 地球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A . 防止噪声产生 B . 监测噪声强弱 C .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9、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   )
A . B .      C . D .
10、小时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 .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 .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B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 mm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 声音在软木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D .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晓军骑车的是图中OA段 B . 晓军骑车的速度是6 m/s C . 晓军步行的速度是72 m/s D . 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 m/s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要想学好物理就要养成时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司空见惯”,如果不留心就会“视而不见”。例如,如图所示,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      (选填“上”或“下”)飘的;家中洗手盆、洗菜盆或浴缸中装有大量的水,打开底部塞子,水从圆形下水口流出时,都会形成一个小漩涡,每次我们都是看着水流走的,那么你是否注意到这个漩涡的旋转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逆时针”或“顺时针逆时针都有”)。通过今后的物理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3、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时间内共振动了60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4、如图,晓彤将一直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      


5、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有以下几个步骤,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只需填写序号)。

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b.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c.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6、有一根长为L的钢管,当在一端打击一下时,某人在它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t。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从      传来的;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 则声音在钢中的速度v=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 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2、十一国庆期间,小明家要来客人,妈妈叫小明提前从冰箱冷冻室里把肉拿出来。小明将肉取出发现表面有一层“白粉”,放在桌子上就去玩了,过了一会儿他经过桌边,发现肉上“白粉”不见了,有了许多水珠。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肉上“白粉”、水珠是怎么出现的?
(2)小明通过查阅说明书,冰箱的制冷剂是R600a。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简要叙述它是怎么把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面的?
(3)小明询问妈妈,知道了使用冰箱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请你也说出冰箱节电的两种方法。

五、实验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设计实验表格,并将由图获得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的顺序组装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明同学每隔l 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华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 min后停止了读数.

t/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该次实验时,水的沸点为      ,说明该地的气压      (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标准大气压。

3、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马路宽为D , 一辆长为l1、宽为d的汽车以速度v1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s处有一辆长为l2的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则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行驶的速度应在什么范围?(温馨提示:推导计算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提前设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天津市和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