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5小题)

1、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 .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 .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 . 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 . 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 . 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 . 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3、区域成长阶段的具体表现有(  )


A .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 B . 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C .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D .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4、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B .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C .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 .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是(  )


A .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B . 交通方便,有利于经济发展 C . 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旅游业等 D . 有利于防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6、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 .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7、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  )


A . 初期阶段 B . 成长阶段 C . 转型阶段 D . 再生阶段
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 . 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 . 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 . 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9、在农业社会里,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


A . 水能、风能 B . 煤炭、石油 C . 石油、天然气 D . 风能、潮汐能
10、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 .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 . 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 .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11、下列哪些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  )


A . 高投入 B . 高消耗 C . 无污染 D . 高污染
12、区域发展阶段与主要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


A . 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B .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 . 工业化阶段——以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D . 传统农业为主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13、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 B . 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 C . 人类逐水草而居 D . 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
14、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 . 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 . 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 . 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15、

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 .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 .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 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二、判断题 (共4小题)

1、区域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A . 正确 B . 错误
2、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A . 正确 B . 错误
3、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A . 正确 B . 错误
4、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番……”,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题。

(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1)
A . 初期阶段 B . 成长阶段 C . 转型阶段 D . 再生阶段
(2)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 . 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 . 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 . 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2、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2)
A .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 窑洞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3、

下图为“陆地环境与人类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阶段Ⅱ时期(  )

(1)
A . 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 B . 便利的水源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成为发展的首选 C .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力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会形成重要的产业区 D . 自然环境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2)阶段I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森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其商品粮地位明显下降的原因:      

(2)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3)20世纪90年代后,B地与A地对比产业升级困难,经济发展减缓,主要是B地较A地在      处于劣势。

5、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钢铁产量明显减少。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完成问题

(1)20世纪中叶,新兴企业不愿落户匹兹堡的主要原因有(  )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劳动力素质太低③地价上涨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1)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美国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迅速繁荣的原因是(  )

①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②光照充足,环境污染少

③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发达 ④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3)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  )

(3)
A . 从重工业向高科技工业方向发展 B . 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 . 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展 D . 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