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7小题)
1、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
B .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C . 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D . 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2、东南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看不到的景观是( )
A . 湄公河水稻田一派丰收景象
B . 橡胶树
C . 马六甲海峡繁忙的运输船舶
D . 热带雨林景观
3、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 )
A . 四面临海
B . 降水丰富
C . 河流湍急
D .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集中了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区
B .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C . 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D . 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5、东亚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 )
A . 中国
B . 日本
C . 朝鲜
D . 蒙古
6、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
A . 季风气候显著
B .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C . 海洋性特征明显
D . 大陆性气候普遍
7、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 . 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发展水平高
B . 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快
C . 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具有资源优势
D . 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8、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 .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 . 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 . 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9、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B . 西北草原退化
C . 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 .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10、
下图为某区域人文景观素描图。据图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推测正确的是( )
A . 风沙漫天
B . 温暖湿润
C . 结冰期长
D . 多针叶林
11、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 内蒙古东部—干旱区—温带草原
B . 江南丘陵—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C .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
D .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生长期长
12、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
A .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
B . 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中温带
C . 台湾、海南两省全部属于热带
D . 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3、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 . 南岭
B . 秦岭
C . 阴山山脉
D . 天山山脉
14、下列对西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②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③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④气温年较差大⑤高原湖泊多,空气稀薄缺氧
A . ①③⑤
B . ③④⑤
C . ①②⑤
D . ①②④
15、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 . 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 . 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 . 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16、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纬度位置的差异
B . 海陆位置的差异
C . 地势的高低
D . 植被条件的差异
17、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 . 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 . 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 . 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 . 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二、判断题 (共3小题)
1、区域发展到成熟阶段,其原有的优势条件会发生变化。
A . 正确
B . 错误
2、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A . 正确
B . 错误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5小题)
1、
“圩垸”是沿江河、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水田农业区。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且多作为聚落名称,如“××圩”或“××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圩垸”聚落多分布于( )
(1)
(1)
A . 南方丘陵区
B . 南方平原区
C . 西北内陆区
D . 北方平原区
(2)多“圩垸”聚落的地区可欣赏到( )
(2)
(2)
A . 云海奇石景观
B . 千里冰封景观
C . 候鸟迁徙景观
D . 潮水涨落景观
2、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1)
(1)
A . 贺兰山
B . 阴山
C . 大巴山
D . 秦岭
(2)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2)
A . 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 . 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 . 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 . 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3、“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日本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1)
(1)
A . 人多地少
B . 山地多平原少
C . 农村人口比重大
D . 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2)
A .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 . 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 . 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 . 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4、
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1)
(1)
A . 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B . 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C . 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 . 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2)关于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2)
A . 旅游资源丰富
B . 气候适宜
C . 交通便利
D . 开发历史悠久
5、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西向东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 ,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