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5地理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同步检测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有关森林火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B . 造成森林火灾的天然火源很少 C . 火灾需要有火种和走火途径 D . 只要有火种,就一定会发生森林火灾
2、下列灾害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

A . 鼠害 B . 森林火灾 C . 赤潮 D . 虫害
3、下列关于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 B .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没有影响 C . 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相同的 D . 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地方,灾害损失程度一定相同
4、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完成:

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

A . 印尼、中国 B . 中国、印度 C . 日本、美国 D . 孟加拉国、韩国
5、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完成:

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

A . 非洲、西亚 B . 南美、中亚 C . 中欧、西亚 D . 南亚、北美
6、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完成:

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

A . 中国、日本、韩国 B . 日本、美国、巴西 C . 日本、菲律宾、印尼 D . 墨西哥、智利、印度
7、下表是1175~2001年各大洲各自然灾害次数占全球灾害总次数的比重(%)统计表。分析完成: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灾害类型

南北美洲

气象灾害

11.9

27.1

10.0

4.3

19.0

自然灾害

0.9

7.8

2.7

0.9

3.7

生物灾害

6.7

3.1

0.5

0.2

1.2

A . 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 B .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C . 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D . 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8、下表是1975~2001年各大洲各自然灾害次数占全球灾害总次数的比重(%)统计表。分析完成:①大洲自然灾害比重较低,主要的原因是(   )

灾害类型

南北美洲

气象灾害

11.9

27.1

10.0

4.3

19.0

自然灾害

0.9

7.8

2.7

0.9

3.7

生物灾害

6.7

3.1

0.5

0.2

1.2

A .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B . 地壳运动相对较稳定;气候干旱 C . 平原面积广大,地形较平坦 D . 位于板块张裂边界附近,地壳较稳定
9、读“1950~2010年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分类统计表”,回答:由表中数据可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是(   )

分类

1950~

1959年

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9年

1990~

1999年

2000~

2010年

气象类

13

16

29

44

72

83

非气象类

7

11

18

19

17

20

A . 保持不变 B . 增长变慢 C . 加速增长 D . 逐步减少
10、读“1950~2010年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分类统计表”,回答:气象类和非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   )

分类

1950~

1959年

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9年

1990~

1999年

2000~

2010年

气象类

13

16

29

44

72

83

非气象类

7

11

18

19

17

20

A . 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加速增长,而非气象类近40年变化相对较小 B . 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不大,而非气象类在逐渐减少 C . 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变缓,而非气象类基本不变 D . 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稳中有升,但增长幅度不大,而非气象类加速增长
11、下表是1971年~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受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   )

损失状况

地震

洪水

干旱

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受影响

168.83

6004.13

2.27

9.43

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

197.13

6331.61

6078.89

11.07

A . 干旱、地震 B . 洪水、火山 C . 干旱、洪水 D . 地震、火山
12、下表是1971年~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受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

损失状况

地震

洪水

干旱

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受影响

168.83

6004.13

2.27

9.43

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

197.13

6331.61

6078.89

11.07

①影响范围较小②能及时预报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④持续时间短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13、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 .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 . 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 .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14、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

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 . 杭州湾 B . 莱州湾 C . 辽东湾 D . 珠江口
15、中新网乌鲁木齐2011年6月13日电新疆哈密地区爆发严重蝗灾,危害面积达350万亩。蝗灾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还与自然灾害有密切关系。据此回答:

与蝗灾相关联的另一种自然灾害是(   )

A . 寒潮 B . 干旱 C . 雷暴 D . 洪涝
16、中新网乌鲁木齐2011年6月13日电新疆哈密地区爆发严重蝗灾,危害面积达350万亩。蝗灾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还与自然灾害有密切关系。据此回答:

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 . 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B . 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C . 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D . 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17、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 正常的干季 B . 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 . 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 . 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18、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 . 棉花、甜菜 B . 春小麦、花生 C . 水稻、油菜 D . 玉米、大豆
19、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 东北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江淮地区 D . 华北地区
20、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②滇南谷地③海南岛④塔里木盆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

读下面1985~1999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柱状图,回答问题。

(1)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包括(   )

①受灾人口②灾区气候③受灾面积④各种受灾体的破坏数量与损毁程度⑤灾区地形⑥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1)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③④⑥ D . ③④⑤⑥
(2)由图可知,1985~1999年富裕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      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      %,贫穷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      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      %。

(3)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对损失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2、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黑龙江森防2011年5月6日15时报告,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国家森防指要求,高度重视,调集足够力量,尽快扑灭森林大火。

材料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三自2008年8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      (季节),原因为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2011年7月6日发布人道救援警报,称非洲东部多个国家正面临60年来最严重旱灾,出现粮食危机,估计有1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呼吁全球正视问题,并提供援助。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非洲东部的干旱,该区域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

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总人口

(万人)

建筑面

积(万m2)

地震中

灾后死亡

人数(人)

伤亡人数(人)

经济损

失(亿元)

倒塌建

筑(万m2)

A

127

8119746

34762

176.310

3187789

187

B

16

168837

1487

3.462

34163

77

C

1.23

362

56

0.00087

217.2

32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哪里,试分析原因。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5、

洪涝灾害是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7月至11月间,在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国肆虐的洪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其中灾情最严重的泰国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灾,有25个省受到洪水威胁,包括首都曼谷在内的12个省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受灾人数超过240万人。

材料二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文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有的河段多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如下面甲、乙两图所示区域。

(1)读材料一,泰国降水有何特点?泰国洪涝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多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3)简述治理材料二中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湘教版选修5地理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同步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