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5地理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同步检测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中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表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
1948年 | 1958年 | 1971年 | 1977年 | 1984年 | 1997年 | |
湖泊面积(km2) | 4350 | 3141 | 2820 | 2740 | 2691 | 2145 |
容积(亿m3) | 293 | 228 | 188 | 178 | 174 | 150 |
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
表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
1948年 | 1958年 | 1971年 | 1977年 | 1984年 | 1997年 | |
湖泊面积(km2) | 4350 | 3141 | 2820 | 2740 | 2691 | 2145 |
容积(亿m3) | 293 | 228 | 188 | 178 | 174 | 150 |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年降水量_______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代 项目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受灾人口 (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受灾农田 (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年代 项目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受灾人口 (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受灾农田 (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
以下能反映此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2009年第八号台风“莫拉克”给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带来严重的损失,因灾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台湾更加严重,截止到8月12日,“莫拉克”台风共造成全台湾71人死亡、61人失踪、45人受伤。据此回答:
读下图,台风“莫拉克”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 )
“莫拉克”带来如此严重的灾害,因它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这种自然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甲地受该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自然灾害是( )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读下图,根据我国各地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性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 成因类型 | 特点 |
青藏高原东 南部山区 | 冰川泥石流 |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
川滇山地 | 降雨泥石流 |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
黄土高原 |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 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
华北和东北地区 |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
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读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