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3单元第7课印度石窟艺术与泰姬陵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下列社会存在种姓制度的是

A . 古代印度 B . 古代巴比伦 C . 古代埃及 D . 古代中国
2、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第一等级是下面哪一个?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3、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


A .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B . 杠杆原理的发现 C . 《荷马史诗》 D . 《天方夜谭》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5、如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A . 古代埃及 B . 古代希腊 C . 古代印度 D . 古代罗马
6、佛陀创立的佛教教义多与哪一门上古印度宗教的教义对立?


A . 琐罗亚斯德教 B . 婆罗门教 C . 印度教 D . 伊斯兰教
7、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种姓制度 D . 中央集权制度
8、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国王穿越到古代印度,他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中的哪一阶级?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9、下列示意图能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 . B . C . D .
10、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B . 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C .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D . 最高等级是刹帝利
11、如果秦始皇穿越到古代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12、古代印度农业得到发展的天然条件是


A . 地处南亚,雨量充沛 B . 印度河的定期泛滥 C . 奴隶劳动 D . 光照时间长
13、中国政府一贯以来都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合法的宗教信仰在中国都受到保护。以下宗教中起源于古代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是


A . 道教 B . 伊斯兰教 C . 基督教 D . 佛教
1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婆罗门的工作是


A . 带兵打仗 B . 从事农业生产 C . 与天神沟通 D . 没有自由的奴隶
15、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 . 《大唐西域记》 B . 《徐霞客游记》 C . 《东游记》 D . 《西游记》
16、某校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把“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确定为研究课题。下列研究内容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①象形文字   ②“种姓制度”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⑤佛教的创立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17、古代印度社会分四个等级,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而且它们世袭不变的。这种制度是


A . 世袭制 B . 种姓制度 C . 分封制 D . 中央集权制
18、“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情景是由于


A . 古印度社会长期分裂 B . 古印度多种宗教影响 C . 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D . 古印度吠陀时代记载
19、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据此推测,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是


A . 婆罗门、刹帝利 B . 吠舍、首陀罗 C . 婆罗门、吠舍 D . 刹帝利、吠舍
20、《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   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2小题)

1、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1)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

(2)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高到低依次写出四个等级的名称。

(4)这些法律条文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

材料二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释迦牟尼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2)《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3)材料二实质上反映了印度佛教的什么主张?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3单元第7课印度石窟艺术与泰姬陵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