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4单元第12课梵蒂冈城与圣波罗大教堂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造成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心发生转移的原因包括

①传统的东方商路被切断   ②法国和西班牙对意大利开战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教皇领地的安全富足及教皇的态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梵蒂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位于佛罗伦萨城的西北角 B . 是基督在世的代表,能真实反映基督的意愿 C . 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典型的城中之国 D . 建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西斯廷大教堂
3、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长达120年的建造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致使工程多次耽搁下来,其实这种矛盾和斗争的实质是

A . 新、旧教皇之间的斗争 B . 新设计师和原设计师之间的斗争 C . 希腊式建筑和拉丁式建筑之间的斗争 D . 人文主义者和反动教会之间的斗争
4、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反对皇权专制 B . 反封建礼教 C . 反殖民侵略 D . 弘扬人文主义
5、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 .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 . 都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 . 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6、“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宗教改革 D . 启蒙运动
7、意大利画家伏尔泰亨,有个不雅的诨名叫“穿裤头的画家”,这与他修改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有关。他修改的那幅画,原作者费时四年,“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该画被公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术作品之一。可是新教皇却认为该画的裸体形象不适用教堂,于是让伏尔泰亨为裸体者下身添画了裤子。因此得了这一诨名。他修改的名画是

A . 《创世纪》 B . 《雅典学派》 C . 《哀悼基督》 D . 《西斯廷圣母》
8、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琪罗的名作《哀悼基督》,其根本用意是

A . 传扬基督的伟大 B . 对天主教会的痛恨 C . 表现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D . 对西斯廷教皇的不满
9、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纪念碑,也是天主教世界最高和最大的教堂是

A . 佛罗伦萨大教堂 B . 罗马大教堂 C . 圣彼得大教堂 D . 西斯廷教堂
10、明末清初,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华,西学东渐萌发。他将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指出: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何特爱善者乎。爱人之善,缘在天主之善,非在人之善。利玛窦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

A . 爱人以爱天主为前提 B . 行善是爱天主爱人的具体表现 C . 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 D . 儒教与天主教信仰具有一致性
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 . 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 . 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 . 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 . 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12、16世纪,给天主教势力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的是

A . 宗教“异端”运动 B . 文艺复兴 C . 农民起义 D . 宗教改革
13、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A . 加尔文宗 B . 路德宗 C . 英国国教 D . 胡格诺派
14、下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 . 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B . 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C . 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D . 宗教改革
15、12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异端及其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下列对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异端”的阐述,错误的是

A . “异端”思想指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 B . 是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充分的条件下的折中选择 C . 宗教裁判所的设立,缓解了教会与民众的矛盾 D . “异端”思想推动近代欧洲民族思想的兴起
16、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 . 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 . 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 . 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 . 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17、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18、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A . 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 . 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 . 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 . 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19、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现不包括


A .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 B . 教皇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 . 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 . 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
20、“卡诺莎之辱”本质上体现了(  )

A . 天主教在经济上势力强大 B . 天主教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 C . 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D . 资产阶级和教权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1510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在他24岁时受教皇之托在梵蒂冈皇宫中创作了这幅举世闻名的壁画《雅典学园》。

(1)这幅画中几乎囊括了古希腊不同时代的所有著名的思想家和艺术家,除了柏拉图,请你写出另外两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的名字。

(2)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成为学园式古典教育的开端。请简述学园式古典教育的特点及其对西方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3)请写出柏拉图的代表作并简述他的基本哲学思想。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请回答:

(1)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

(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列举出二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或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其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3、(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地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祈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椭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面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分析当时罗马教皇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的目的和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设计体现的寓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成就,并试分析其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回答:

(1)天主教是用什么手段维护统治和奢侈生活的?

(2)依据材料二举出宗教裁判所在历史上对科学压制的罪行史实。

(3)在阅读材料回答两题后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5、阅读下列材料: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伯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伯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设计师用椭圆形广场的设计,以及梯形广场地势由外向内、向圣彼得大教堂逐渐升高的设计,分别突出了什么理念?

(2)当时罗马教皇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的目的何在?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了哪些领域的成就?试分析其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4单元第12课梵蒂冈城与圣波罗大教堂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