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6课古城双壁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的两座古城赫然在目,下图被称为中国的“古城双璧”之一,它是

A . 北京紫禁城 B . 丽江古城 C . 山西平遥古城 D . 承德避暑山庄
2、道光三年,雷履泰创办的“日升昌记”票号,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

A . 保险公司 B . 银行 C . 通信公司 D . 交罐
3、关于平遥古城的格局叙述,错误的是

A . 全城以跨街式楼宇“市楼”为中心 B . 有8条大街,l6条小街和72条小巷 C . 寺观衙署、民居店铺等各式建筑有序地分布其间 D . 坛庙是古平遥人维系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
4、下图是丽江纳西族先民的“东巴文”,这种文字属于


A . 字母文字 B . 楔形文字 C . 象形文字 D . 会意文字
5、清朝后期,平遥城曾流传“平遥城,聚宝坑,填不满、拉不完”之说,从中我们可知

①平遥金融业发达    ②大量金银流入平遥    ③平遥经济的繁荣   ④平遥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6、古人大多非常迷信,因此为商号起名特别讲究吉利、祥和,如山西票号“日升昌”的意思是

A . 聚四面之福、纳八方之财 B .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C . 日升日日,生意兴隆、蒸蒸日上之祝愿 D . 生福寿之地,保全家平安
7、丽江古城从南宋建立后,直到清初近500年间都由纳西族先祖和木氏土司世袭统治,清初以后就由中央政府管辖,这是因为

A . 清政实行了“改土归流”措施 B . 木氏土司没有后人 C . 西南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 D . 人民起义推翻了土司统治
8、下列关于丽江古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丽江是一座不设城墙的古城 B . 其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C . 民宅大多呈三坊一照壁样式 D . 古城因其形状类似乌龟,也称“龟城”
9、下列有关平遥古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②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③平遥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            ④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0、明清时期,平遥古城有“填不平、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又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这说明当时的平遥城(    )

A . 自然经济发达 B . 商品经济发达 C . 科学技术发达 D . 文学艺术发达
11、日升昌票号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经营中,财源滚滚。作为财东的李家,成为当时平遥首屈一指的大财主。李家的经营所得,除用于日常生活支付外,一部分继续扩大商业投资,另有一部分消耗于捐输讨封。李家捐输讨封说明

A . 封建政府重农抑商 B . 封建政府闭关锁国 C . 平遥商人乐善好施 D . 平遥商人守法经营
12、平遥古城布局所体现的特点有

①突出中心、排列有序  ②文东武西、左右对称  ③以上驭下、南面为尊  ④活泼多样、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3、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镇国寺、双林寺。其中双林寺内最引人瞩目的艺术品是

A . 彩塑 B . 壁画 C . 建筑 D . 佛经
14、下图是我国保留着明清古城市原有风貌的地方,它是


A . 平遥古城 B . 丽江古城 C . 扬州古城 D . 徽州古城
15、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 . 晋商活动范围广 C . 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 . 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16、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的晋商兴起于

A . 唐朝 B . 北宋 C . 明清 D . 民国时期
17、2006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深受观众喜爱,关于该剧所反映的晋商历史特征正确的是

A . 明朝时晋商发端于盐业 B . 电视剧主人公乔致庸是晋商成功的惟一代表 C . 清朝时晋商活动范围仅限于国内 D . 康熙年间晋商开始经营票号
18、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乔家大院之类的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 . 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 . 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 . 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 .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19、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的实质是

A . 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 .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 . 传统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 . 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20、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民国时期,乔家大院西北院进行改进,占用原来的厨房建成客厅,并按异国风情加以装修,又把旧厕所改造成“洋茅子”……新院的窗户全部安装大格子玻璃,装饰仿造西洋式,美观大方,别具一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A . 设计精巧,建筑考究 B . 彩饰金装,工艺精湛 C .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D . 内涵深刻,名扬三晋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汇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旅游攻略》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平遥有“小北京”之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2、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城墙高耸……乔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较为低矮,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

——李凯《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神庙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壮丽,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也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诸神与巨人对抗以及希腊人勇斗半人半马怪兽的战斗场面。

——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古城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经济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

(3)文化的积淀是古城建筑的灵魂。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平遥古城设计和雅典卫城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依据。

3、下图是某同学在参观山西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时搜集的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山西票号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4、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然景观

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

非物质文化要素

黄土地、河流和农田等

商业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生活建筑

地方手艺、宗教信仰和社会传统等

票号、店铺

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

城墙、县衙

民居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材料二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

(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6课古城双壁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