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 正确的是(    )

A . 溶质质量增加 B . 溶剂质量减少 C . 溶液质量不变 D .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2、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配置蔗糖溶液 B . 获取纯净水 C .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 配置 10%的食盐水
3、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A . 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 . 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 .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 .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4、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 .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 “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淡水资源多,北方少 D . 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有关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的 B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 . 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D . 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6、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稀硫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 . 蒸馏水 B . 稀饭 C . 糖水 D . 牛奶
7、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水 B .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 . 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 .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用化学方法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8、小孟在配制食盐水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食盐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A .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B . 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 实验中 10g 水最多能溶解 4g 食盐 D .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④>③>②>①
9、如图所示,a、b、c 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 a 与 b 质量相等,b 与 c 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Vb=Vc B . 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 . 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D . 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10、海水晒盐是利用下列哪种方法结出晶体的( )
A . 冷却热饱和溶液 B . 升温使其溶解度下降 C . 蒸发溶剂 D . 降温使其溶解度下降
1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酒精和水——(蒸馏) B . 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C . 食盐和碘——(加热) D . 汽油和水——(过滤)
12、将同一个小球,先后三次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则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情况应是( )

A . 甲最小 B . 乙最小 C . 丙最小 D . 一样大
13、下列各组物质能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是水,把水滴入瓶中,U 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若 a 处液面上升,则符合此现象的物质的是( )

A . 氢氧化钠 B . 蔗糖 C . 硝酸铵 D . 食盐
14、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 . 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 . 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 . 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15、八年级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要对 20g 纯度约为 90%的粗盐进行初步提纯(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以下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精盐质量偏低的是( )

①量取 40mL 水溶解粗盐;②过滤时,滤纸有破损;③蒸发结束转移精盐时,精盐有撒漏;④称量精盐时,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精盐,而后移动游码至平衡。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②③
16、若给你一块小木块、一只量筒、水、酒精、一根细针,你能完成下列实验中的哪几种( )

①测出木块的质量;②测出木块的体积;③测出木块的密度;④测出酒精的密度;⑤测出木块所受水的浮力;⑥测出木块所受酒精的浮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地球上的水 96.53%是      ,只有 2.53%是淡水。
(2)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①降水,②蒸发,③      ,④植物蒸腾,⑤地表径流等。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测定两极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表。

电解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mL)

8

16

25

34

44

54

64

74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mL)

2

4

7

11

16

21

26

31

(1)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填名称)。
(2)自      (填时间)分起,每分钟内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理论比值。
3、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可以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漂浮的西瓜受到的浮力      李子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      李子的密度。(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溶液具有的特点是      的混合物。将少量的下列物质:①味精②醋③植物油④泥沙分别加入水中震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写序号)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填写序号)
5、看图,回答:

(1)滤纸边缘应      (填“高”或“低”)于漏斗的液面。
(2)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 (3)
A . 溶解、蒸发、过滤 B . 过滤、蒸发、溶解 C . 溶解、过滤、冷却 D . 溶解、过滤、蒸发
6、  20℃时,若将 202g 某盐 R 的溶液恒温蒸发掉 20 克水,恢复到 20℃,有 2g 克R(无结晶水)析出。若将原溶液再蒸发掉 20 克水,则再有 4 克 R(无结晶水)析出,则原溶液是      (选填“饱和”“不饱和”),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                                           
(1)“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1)
A . 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 . 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 . 及时拧紧水龙头 D . 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2)水的循环利用是 “抓节水” 的一个重要举措。 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牛。从而得出浮力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 A、B 中各加入 10 牛的水,再将 B 盆放入 A 盆,B 盆漂浮。这时 B 盆所受浮力:F =GB +10N>10N。继续往 B 盆内加 30 牛水,B 盆仍漂浮。此实验的结论是:      
(3)小常在如图乙的基础上用手拿针将木块缓缓压入水中(进入水中针的体积忽略不计)来感受浮力大小的变化,你认为小常手受到的力 F 随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h(定义乙图状态下 h=0m)的变化图像是:      (选填“①”或“②”)。
2、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 1 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 2 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 3 所示), 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3、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糖吗?小明同学带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

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⑴向 20 毫升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消失,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

⑶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

⑷【解释结论】①      。②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      增加食盐的溶解量(填“能”或“不能”)。

⑸【拓展反思】若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加入蔗糖,食盐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4、王强同学要探究金属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与浸在水中深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放在压力测量仪上(可以测出容器对它的压力)。分别将横截面积相同的铝制、铁制、铜制圆柱体缓缓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下金属柱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 h 和压力测量仪的示数 F,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h/cm

0

2

4

6

8

10

12

14

F/N

(铝柱)

40.0

40.4

40.8

41.2

41.6

42.0

42.0

42.0

F/N

(铁柱)

40.0

40.4

40.8

41.2

41.6

41.8

41.8

41.8

F/N

(铜柱)

40.0

40.4

40.8

41.2

41.6

41.6

41.6

41.6

(1)由表中数据可知:铝制圆柱体浸入水中 4cm 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金属柱完全浸没之前,受到的浮力与浸入的深度      正比(选填“成”或“不成”),浸入深度相同时受到的浮力与圆柱体的密度      关。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铁制圆柱体的长度为      m。
5、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 10g 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8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写出二个),根据      组实验比较可以得出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在一只很薄的塑料袋中装满水,使袋中空气全部排出,用细线扎紧并用一段橡皮筋悬挂。手拿住橡皮筋上端,使塑料袋恰好浸没于水中,然后向上提起橡皮筋,使塑料袋缓缓上升,直到恰好完全露出水面。在塑料袋露出水面后提起的过程中,你认为橡皮筋长度有什么变化?并请解释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原因。

2、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巴基斯坦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与其他内陆湖不同,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不会沉下去,游客可以悠闲地仰卧在湖面上。一个质量为 60kg的游客,躺在密度为 1.2×103kg/m3 的死海湖面上,人体的平均密度可认为等于普通湖水的密度,即为 1.0×103kg/m3 , g 取 10N/kg,求:
(1)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露在水面上的体积是人身体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3、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到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温馨提示:t1 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 时绳子刚好拉直,t3 时木块刚好充全浸没。)

4、如图所示的大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 0.8m2 , 高 5m,密度 0.7×103kg/m3


(1)未向池内注水,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 1m 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 4m 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5、下表为 20℃盐酸的密度和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小明量取 50毫升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以配制稀盐酸。试回答:

密度(克/厘米 3

1.025

1.05

1.075

1.1

1.125

1.15

1.18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30

36

(1)根据上表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中含有溶质为      克。
(3)小明用 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可配制 10%的稀盐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6、截止 2015 年 1 月 8 日,我省已确诊 4 例人感染 H7N9 病毒。预防 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二氧化氯消毒液 1000 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 克/厘米 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      克;
(2)欲配制 3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7、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及其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请仔细分析列式计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克/厘米 3

0.98

0.95

0.94

0.91

0.90

(1)取 12%的硫酸溶液 100 毫升配成 4%的硫酸溶液,需加入水多少毫升?可得 4%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
(2)向 200 毫升 28%的氨水中加入 240 毫升水,摇匀,溶液体积是多少毫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