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及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 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 . 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 .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2、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 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 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下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 B . 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 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 .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2
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 . 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 . 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 . 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4、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下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苔草属于生产者,其种群增长受其自身密度制约 B . 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 . 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 .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脂肪的检测步骤: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B . DNA提取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 .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会损伤细胞 D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要将酶和底物在相应的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6、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干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肝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合成和运输 B .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C .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 . 可以推测当成人肝细胞AFP的合成增加分裂周期会变长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

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 , 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 , 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      种配子,F1的表现型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      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      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2、在一定范围内,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mm),分别浸入6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见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由上述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      
(2)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mg/L还是10mg/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阻碍了堆肥技术在处理有机固体废物领域的发展。为提高堆肥品质:科研人员探究了温度对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能力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①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分离及纯化→②纤维素分解菌菌株数量测定→③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和降解滤纸能力的检测。请问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则必须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      ,接种所需的培养基中通常加入      制成固体培养基。已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在45~65℃之间,欲从45~65℃的恒温箱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请写出测定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2)步骤②中,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细菌10d后,用      (填一种实验用具)在显微镜下可计算细菌数量。此方法中的“条件”至少包括:适宜温度、以      作为唯一碳源的      (填“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培养基等。可用台盼蓝染液鉴定视野中细菌是否死亡,原理是      
(3)步骤③中,酶活力可用培养基上菌落直径及      来表示。
4、花椰菜是一种低脂肪、高能量并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短季节蔬菜,具有防治癌症和心脏病的作用。化肥的过量施用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降低肥料利用率,导致蔬菜内硝酸盐累积,降低其产量和品质。为了给花椰菜种植过程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员研究了单施化肥、化肥减量及配施生物肥(含生物制剂的有机肥)对花椰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相关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处    理

净光合速率(μmolCO2/ m2•s)

气孔导度

Gs(mmol/m2•s)

硝酸盐

(mg/kg)

维生素

C(mg/100g)


化肥

生物肥

不施肥

0

0

12.36

429.89

95.79

72.10

60%常规施肥

60%

0

18.03

478.11

131.20

66.49

80%常规施肥

80%

0

20.24

529.30

157.08

59.14

常规施肥

100%

0

21.01

500.67

262.74

45.63

60%常规施肥+生物肥

60%

750kg/hm2

19.62

611.40

126.44

69.65

80%常规施肥+生物肥

80%

750kg/hm2

22.05

827.71

131.71

66.08

常规施肥+生物肥

100%

750kg/hm2

23.44

618.33

248.81

58.80

(1)植物吸收肥料中的Mg主要用于合成      (填物质名称)来参与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大小会影响叶片从空气中吸收      ,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最终影响产量。
(2)与常规施肥相比,80%常规施肥可      (选填“促进”或“抑制”气孔开放。
(3)实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之上再配施生物肥能显著提高花椰菜的光合速率,其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4)表中数据表明,花椰菜中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含量呈      关系,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花椰菜种植过程中的合理施肥方案是      
5、请回答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的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      。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       
(2)调查某块农田的东方田鼠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
(3)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害虫再度爆发的原因: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5)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9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