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农垦管理局15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 . 响度不同
B . 音色不同
C . 音调不同
D . 频率不同
2、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 . 手指
B . 琴弦
C . 弦柱
D . 空气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6m/s
B . 6.25m/s
C . 6.75m/s
D . 7.5m/s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 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5、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 .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 北京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 .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m
C .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8mm
D .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 . 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 . 乙在甲前面1.2米处
9、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 风和水
B . 船和地面
C . 山和船
D . 风和地面
10、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和汽化;
B . 凝固和凝华;
C . 凝固和液化;
D . 汽化和升华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km/s
B .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 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 . 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12、我们身边随处都有热现象出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 . 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 .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 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二、双项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不属于阻止噪声传播的是( )
A .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B .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 .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D .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前2s内,小华跑得快
C . 8s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都是5m/s
D .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女高音歌唱家轻声吟唱,这里的“高音”是指 ,这里的“轻声”是指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 的,卡车是 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3、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的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5、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振动的 太高。
6、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有: 和 ,这两种物理现象都 热量。
7、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8、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 ,从而加快了人体上汗水的 ,也就加快了从人体 热,而没有改变室内空气的 。


四、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6 | 99 |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 ℃,该物质是一种 。
(2)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的时间为: 分钟。
(3)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 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 。
(4)CD段该物质为 态,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会 .
五、分析与简答(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 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六、综合计算(共2小题)
1、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4 s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的速度为340m/s):
(1)汽车行驶的路程?
(2)声音传播的距离?
(3)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