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1小题)

1、

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 .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C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 .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2、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是(     )


A . 武昌、南京 B . 天津、北京   C . 延安、遵义    D . 上海、广州
3、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


A . 护法运动     B . 护国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二次革命
4、汉族的前身是(     )


A . 南越族   B . 鲜卑族   C . 华夏族 D . 匈奴
5、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 . 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 . 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 . 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 . 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6、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 . 1948年9月 B . 1947年初   C . 1946年6月   D . 1945年8月
7、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解放战争胜利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 . 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B . 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情景 C .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 抗日战争的战斗情景
9、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毛泽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创新思路 B . 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提出的 C . 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 中国革命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10、某报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提到“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出国贼”、“释放被捕学生”等内容,那么,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红军长征
11、

如图的漫画形象的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2、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3、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近代化的探索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4、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作战形势示意图,它展示的作战战役是(  )

A . 百团大战 B . 卢沟桥战役 C . 平型关大捷 D . 台儿庄战役
15、下表为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与表中1953年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建国初土地改革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16、“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阶级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是在(    )           
A . 改革开放后 B . 开国大典后 C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后 D . 土地改革后
17、“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 . 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 .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今年是南昌起义爆发多少周年?(    )
A . 70 B . 80 C . 90 D . 100
19、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份报纸(局部),作为直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抗日战争
20、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 . 卢沟桥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21、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    )
A . 百日维新 B . 武昌起义 C . 辛亥革命 D . 保路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的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之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八年”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事件是什么?并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批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据此指出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2、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十三岁随母到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简述孙中山学生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信息

历史变革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


“西人自有其立国之本,绝非在器械之末。”——康有为


“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


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三: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说“长征革命战争史上伟大上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她满怀信心的语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1)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近代中国的三次重大变革。
(2)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二请你评价辛亥革命?
(3)新时期我们应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