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
A . 船和山
B . 山和船
C . 山和水
D . 水和山
2、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
B .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6cm
C . 人正常行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2m
D . 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 .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D .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线不可以用虚线表示
B . 光线是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的
C . 激光笔发出的光不是一条光线
D .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像
B . 在阳光照射的树荫下看到的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是树叶的影子围成的
C . 光在同种介质中,也可以不是沿直线传播
D . 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6、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12cm、2.13cm、2.130cm、2.69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2.125cm
B . 2.13cm
C . 2.22cm
D . 2.238cm
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比2:1,甲、乙通过的路程比4: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
A . 8:1
B . 1:8
C . 1:2
D . 2:1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若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
B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
C . 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
D . 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
2、如图是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它是中国古人“ ”宇宙观的早期展现.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指南针。
3、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的自然科学。
4、中国古籍《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 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的。
5、“复兴号”动车组完全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最高速度可达40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400km/h= m/s(要求写出换算过程)。
6、如图是某同学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该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如图是某同学用某机械停表测量时间情景,图中记录的时间为 。
7、一艘船逆水而上,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水流速度为3m/s, 船匀速直线行驶途中,有一木箱落水10min后被船长发现,并立即回头打捞(船掉头时间不计,船和静水速度不变).再过 min可追上木箱。
8、口琴是用嘴吹、吸气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金属簧片(铜片),吹、吸气孔时,气流强迫通过使金属簧片 发声,用相同的力度吹、吸不同的气孔,口琴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 (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___;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让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10°,那么,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_____。
A . 120°、10°
B . 120°、20°
C . 60°、10°
D . 60°、20°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s乙丙= cm,t乙丙= s , v乙丙=m/s。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你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2)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罩上玻璃罩后, (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接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越来越 ,由此猜想,若将空气完全抽出后,将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这个实验中,软的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3、如图所示是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中ON为法线。小琪同学做了3次实验,他发现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
(1)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可得出结论:
(2)读出每次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并填在表格中。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将小门向后折,观察发现小门上没有反射光线,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4)如果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除了图中的器材,还缺少的主要实验器材是 。
(2)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 (选填:“水平”或“垂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录下平面镜位置OO′。
(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 在玻璃板后放一支与A大小相等且未点燃的蜡烛B , 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好像被点燃似的,在纸上记下此时蜡烛B的位置。
(4)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与B完全重合,可以得出: 。
(5)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接下来的操作:
(6)如图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7)这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从芜湖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路程为176km,一辆小汽车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汽车行驶后一半路程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汽车从芜湖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综合题(共2小题)
1、小王骑自行车从方特到天门山参观,如图是他全程的s-t图象,小李在小王出发20min后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他也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去天门山。


(1)根据图象,利用公式计算小王从方特到天门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小李从方特到天门山需要多少min?
(3)请你在该图象中画出小李骑电动车的s-t图象,并通过图象回答小李大约在出发多少km路程处追上小王?
2、请先利用如图中物体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SA、SB ,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作图确定物体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的位置.然后利用你画的光路图及光的反射定律证明: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