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综合性学习(共3小题)

1、朱自清,字      ,我国著名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言行守旧,迂腐。      

二、字词书写(共1小题)

1、给加下划线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          tuí      唐    琐          晶      

三、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背影》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      ,在结构上起了      的作用。
2、《背影》一文中,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
3、《背影》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
4、按要求填空。                               
(1)“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2)“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5、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文中两个“踌躇”说明了      ,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7)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
(8)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
(2)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      ”这一句。
(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      
(4)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      !"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
(5)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