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小题)
(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首《鹿柴》,仅二十字,让人进入亦虚亦实之境。其中的“不见”“但闻”与“返景”“复照”带你一步步走进有无之间,走入另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
我们知道,《鹿柴》出自王维《辋川集》,序言中交代得清楚:“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王维在《序》中对诗集缘起简略带过,然对二十处游止之名称却不厌其烦 , 逐一罗列。王维与裴迪闲游辋川,不止二十处。然而这二十处,他们为之各赋诗一首,且正式编成诗集以志。
(乙)在自己的别业,王维和好友裴迪于二十处“游止”闲逛,并分别写下与景相应的绝句。因此《辋川集》收王维诗二十首,裴迪诗二十首。(丙)这便不禁让人产生分别 之心:二位诗人哪位写得更好?或者各有怎样的特色?本期《周末读诗》,我们比照两诗人的同名诗,看他们面对相同景色,而折射出的不同内心。此种对比,更可见王维之秉性 , 时或可见其绝妙处。
二、语言表达(共3小题)
恰如中国文化的源起十分复杂一样,①。但是,这并不是说各种源头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同样重大的影响。比较而言,对于西方文化,希腊和希伯来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源头,就像对于中国,②。如果说中国美学中,③,而道家塑造了“妙”的理念的话,那么在比较的意义上看,“双希精神”也孕育了不同的美学观念和范畴。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阚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荀子·强国》)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材料一:关于临时性工作补助的计算和发放。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人社部规〔2020〕4号)规定,一线医务人员领取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天数,按其直接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标本(含尸体解剖)的天数计算。对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病区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按实际工作天数的1.5倍计算应发工作天数。对在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按发现确诊病例的当日计算工作天数。执行一档标准的一线医务人员,包括在卫生健康部门确定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隔离区或其他收治确诊病例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隔离区直接参与患者救治的医务人员,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和病理检查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湖北省内发热门诊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其他一线医务人员执行二档标准。
(摘编自《国发明电〔2020〕10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
材料二:
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标准表
摘编自《人社部规〔2020〕4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
材料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是否应该享受包括中考加分在内的教育优惠,这样的讨论或许很难有统一结论。因此,与其针锋相对深陷其中,不如跳出“是”与“非”的绝对状态,换一个角度对此事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奖励的对象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他们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民事责任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包括奖励),这一回报理应仅限落实在“付出者”身上,这类似于法律意义上的“过责相当”原则,此处可以引申为“谁付出谁享受”,而不应扩大奖励范围,连带出更多享受者。那么,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即政府在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时,是否有权利为这些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过分着想”,连同他们的家属也考虑进奖励的范围,这是否尊重了所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意愿?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反馈和回应。网上相关讨论网页上,就有一个自称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网友留言说,他有信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必靠自己的功劳惠及孩子,否则孩子容易恃宠而骄,他不愿意接受这种风险。还有另一位自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网友留道,首先感谢政府的肯定和奖励,但这样的奖励,可能会陷孩子于不利,让自己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他不是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好的学校,而是靠着父母的功劳才进了名校。由此可见,政府在制定这一奖励政策时,还是应该更为谨慎一些,避免引发过大争议。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中考可以加分,带来最大争议就是可能损害教育公平,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尽量寻找一个平衡点。例如,在政策中附加说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因政策倾斜被录取,不占各地中考原计划招生名额,不挤占其他考生的学位。这样,或许就能减少一些争议。当然,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制定激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政策所释放出来的善意理应得到宣扬,而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某些问题也不能忽视或回避。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更多的理性讨论,相信能让类似的政策制定更为科学,更能体现制定政策的初衷。
(摘编自文锋《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该不该中考加分》)
狩猎
师陀
当大家谈起某一位乖张人物,在果园城,人不假思索便说“这是个孟安卿”。孟安卿有满腔壮志,正跟我们一样,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他变卖掉自己的全部家产,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故土——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你看他的样子,他好像永远不回来了,这个怪人!”他的乡人在他走后叹息。
这话不错,孟安卿确乎下了决心,决心不再见果园城了。试想他回来何干?看那座城头上的塔吗?尘土极深的街道吗?奸恶的脸吗?还是去看一去不回的河水?那么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什么是值得孟安卿留恋并使他不能忘记的呢?
果园城确乎有他不能忘记的,也许应该反过来,有个不能忘记他的人在。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
“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邮政局长的寡妇。
“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她的意思是说天下有的是好人才,她并不稀罕孟安卿做她的女婿。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地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地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得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
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
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地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
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你不卖梨糕了?”
卖纸烟的惊讶得正像果园城外的小鸟。
“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说道。
“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卖纸烟的许久合不住嘴。说实话他早就奇怪,要不是衣冠整齐,准会把这个带着外乡味的先生当成疯子。
“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
这很容易想象,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无论如何修饰,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地站着,脚踏箩药臼和锤子照样响着,现在他不再以为“只有这里没有变动”——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根本不注意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地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冯道①论
(周显德元年四月)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 , 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
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臣光曰:天地设位,圣人则之,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苟或废之,乱莫大焉!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 , 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馀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果谁贤乎?
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雠,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冯道:五代时的名人,做过五代时期五个朝代、八姓、十个皇帝共计约三十年的宰相。
①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②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指表亲。
六、句子默写(共1小题)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博弈论大师谢林在他《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一书中这样阐述个体的微观选择与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你的每个选择,都与别人有关系,不但会影响到别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想。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宿构,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