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妈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________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一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________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________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着: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

    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________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奭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生活在其中,谁不开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
A . 保持    融洽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B . 坚守    融洽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C . 保持    和谐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D . 坚守    和谐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 . 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 . 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 . 但在增进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 .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B .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成本整个将大大降低。 C .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 D .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最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城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评价《史记》仅仅从艺术的层面还不够。司马迁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一共十五个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换句话说,《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古、今”,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国学之根柢”的意义即在此。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德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把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和定位与鲁迅的评价结合起来,就是“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

    “治国之宝典”,指《史记》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即:一是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二是贤人治国,追求君明臣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史记》全书生动记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如避免动乱发生就需要施政者自觉地革故鼎新,自上而下推行更化变革,不断地因时调整,所以《史记》写了许多变革事例,供后人采择。最有名的变法改革,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是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渐进改革,历时二十年;商鞅变法急进改革,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两种模式供后世借鉴。

    《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的层面是贤人治国,君要明,臣要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明君贤臣的范例。司马迁笔下的明君,其正面形象有六个方面:或天下为公,任贤使能;或领导方法,察纳雅言;或关爱民生,珍惜民财。司马迁笔下的贤臣,亦有六个方面:或居官理民,依法断案;或为官清廉,当官自律;或治理积弊,救民水火。司马迁对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极力颂扬;对暴君昏主、权奸污吏则无情批判,留下正反两面的典型用以警示后世,合称“惩恶劝善”。《史记》不只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还是一部人伦道德的教科书。

    所以,《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伦理观念。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是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国宝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道德伦理典籍,浓缩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思想。 B . 赵武灵王改革历时二十年,而商鞅改革十年大见功效,所以商鞅改革的效果更好。 C . 主张贤人治国,国君要圣明,臣子要贤良,是《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层次的内容。 D . 《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所以被称作“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文章在提及《史记》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史记》的思想体系。 B . 文章论述《史记》是“治国之宝典”时,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 .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实,有力支撑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几段分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史记》在文学与史学领域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所以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所以我们仅评价其艺术成就是不够的。 C . 《史记》重视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追求君明臣贤,这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 D .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颂扬明主贤君、忠臣义士,无情批判暴君昏主、权奸污吏,警示后世“惩恶劝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

    我国志愿服务在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图: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志愿服务方面的信息?

表:你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是什么?

外部影响

朋友影响

家人影响

党建要求

公司要求

14.67%

9.33%

7.11%

11.11%

利社会

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传递正能量,通过身体力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

81.78%

60.89%

利自己

为家人树立好的榜样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

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结交新的朋友

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32.89%

39.56%

61.7%

38.32%

55.11%

利企业

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公司团队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和保持更健康的企业文化

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互动

促进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融洽

52.67%

50.89%

49,11%

47.33%

材料三:

    现阶段,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存在政策保障不够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在总体上也存在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亟需转型。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民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享与汇聚的目标。此文件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活跃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

    总体上看,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但我们在推动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时,需注意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志愿服务参与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要在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可重点发展“老年关怀”“医疗护理”“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领域;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时点地提供培训机会,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网络化;还要整合现有的各类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效用最优化。同时,需要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志愿服务对民众的吸引力。

(摘编自《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志愿服务的社会整体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B . 我们对志愿服务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多种渠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网络方式得到的。 C . 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需要转型。 D . 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化程度高的志愿者的占比更高,经济条件也更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政府通过激励手段吸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使得我国志愿服务成为我国慈善领域的重要力量。 B . 人们参加志愿服务事业的原因各种各样,但离不开外部影响、有利社会,有利自我,有利企业几方面。 C . 我国志愿服务平台众多,但各平台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D .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的参与既不平衡,也不充分,只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

鲁迅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踞在他脑里了。他自从发现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安慰。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地,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而这其实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安分守己的人。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

    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居然倒也发了一点薪水,方玄绰不费举手之劳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一大笔款。

    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后来竟不理无关痛痒的官吏,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化为索薪骁将了。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

    阴历五月初四午前,他一回来,方太太便将一叠账单塞在他的鼻子跟前。

    “一总得一百八十块钱才够开销……发了么?”方太太说。

    “钱的支票是领来的了,可是又说要到他们跟前去亲领……”

    “我想,还不如去亲领罢,这算什么呢。”方太太看着他的脸说,“孩子们说那学费,学校里催过好几次了,说是倘若再不缴……”

    “胡说!做老子的办事教书都不给钱,儿子去念几句书倒要钱?”他想了一会,又懊恼地出照旧例,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递给方太太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谁知道初四这一天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

    “怎么了?……这样早?……”方太太看了他说。

    “发不及了,大约到初八就准有钱……我午后去寻金永生,待到知道我想要向他通融五十元。即刻将我支使出来了。”

    “这样紧急的节根,谁还肯借出钱去呢。”方太太说。

    方玄绰低下头来了,接着就记起去年年关的事来,那时有一个同乡来借十块钱,他其时收到了衙门的领款凭单的了。因为怕这人将来未必会还钱,便说衙门里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

    然而不多久,他恍然大悟似的发命令了;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莲花白竟赊来了,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支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

    他又要看《尝试集》了。方太太怕失了机会。连忙吞吞吐吐地说:

    “我想,过了节,到了初八,我们……倒不如去买一张彩票……”

    “胡说!会说出这样无教育的…”

    这时候,他忽而又记起被金永生支使出来以后的事了。那时他惘惘地看见店门口竖着许多斗大的字的广告道“头彩几万元”,仿佛记得心里也一动,或者也许放慢了脚步的罢,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竟也走远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节)

【注】①《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小说第一段语言简洁,“盘踞”一词点明了“差不多”心态在方玄绰心中根深蒂固。 B . 方玄绰在“索薪”事件中,一直不积极参与,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身份既是教员又是官僚。 C . 方玄绰向金永生借钱以及同乡年关向方玄绰借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境况与人情关系。 D . 小说用讽刺的笔调描写了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其表现令读者发笑沉思。
(2)方玄绰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 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 .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 .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 .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称谓。 B . 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C . 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 D . 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天子的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辈都推崇他。 B . 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人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 C . 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 D . 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②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此词为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赴汝州传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所作。②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河边烟云淡荡,柳树疏朗,阳光明媚,充满春天的气息。 B . 第二句中的“媚”写淡烟和疏柳的妩媚神态,也表达了对谄媚小人的不满之情。 C . 词的下片写作者游玩时喝着乳白色的午茶,吃着山间的春蔬,充满愉快之情。 D . “雪沫乳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生动,显示出词人高妙的写作技艺。
(2)结合全词,分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            ”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            ”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1、下面五个句子中,每句都有一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李老师已退休多年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自豪。

②朋友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③孙老师都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

④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⑤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2、阅读下面新闻简述,按要求填写下表。

    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有媒体曾刊文“雾霾带来的四大意外收获”,文章表述了这样一种看法: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四大好处。

要求: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收获”和指出“收获”的理由,完成下表。

收获

理由

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雾霾让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

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雾霾让中国人清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运用时,我们经常会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常出现错别字。如前不久,某部门印发的红头文件中就将“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后解释为输入法出了问题,而在审核上存在疏忽,没有把好关。此事引发了人们的批评,但也有人持“见怪不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一两个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